拔。但在具体的行军路线、推进速度以及与地方势力的接触上,李锦都给予了模糊或有倾向性的指示,使得兵团整体的“接收”行动,在外人看来是奉命行事,实则暗中留有了巨大的转圜余地和操作空间。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举国欢腾。然而,饱经战火的中国,未来之路却笼罩在迷雾之中。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邀请中共中央主席赴重庆“共定大计”。此举意图昭然:若毛不来,则可宣称中共拒绝和谈,将内战责任推给中共;若毛来,则可借谈判之机,调兵遣将,完成内战部署。
这是一场鸿门宴,举世瞩目。
延安窑洞里,烟雾缭绕。教员深吸一口烟,目光扫过在场的中央领导人。“蒋介石这个人,我了解。他是要打的。但是,他现在还不敢马上打。他去信邀请,我们若是不去,正中其下怀。”他顿了顿,声音坚定,“为了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的真面目,取得政治上的主动,这个险,值得冒!”
8月28日,教员、伍豪、王若飞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的陪同下,乘坐飞机抵达重庆九龙坡机场。当教员头戴盔式帽、身着中山装,从容步下舷梯时,山城为之震动。国内外记者蜂拥而至,闪光灯亮成一片。这一举动,出乎许多人的预料,中国共产党人以其无比的胆魄和诚意,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普遍赞誉,也让蒋介石的“不诚”算计落空。
谈判期间,为了营造“和谐”气氛,同时也为了试探和展示,国民党方面安排了多次宴会。在一次由张群做东的盛大招待宴会上。
宴会厅内,水晶吊灯映照着觥筹交错,一派虚假的祥和。酒至半酣,一些原本就存心试探的人开始按捺不住。
先是几位附庸风雅的文人,借着酒意提议行酒令,以“日本投降之原因”猜一中国古代人名。此题看似风雅,实则暗藏玄机,意在引导众人归功于“外力”或“天意”。
有人猜“屈原”,意指日本屈服于原子弹;有人猜“苏武”,暗示苏联出兵的作用;还有蒋系文人意味深长地猜“共工”,此乃上古神话中怒触不周山、导致天倾地陷的水神,其名恰与“共”字同音,其“破坏”形象更是暗含污蔑。
轮到教员时,满场目光聚焦。他微微一笑,不疾不徐地放下筷子,用那浓重的湖南口音朗声道:
“各位的谜底都有道理。但依我看,这日本投降,原因虽多,最根本的,还是在于中国人民的团结抗争,在于全国上下、不分党派的一致对外。若论要猜一个古人名,我看‘共工’就很贴切嘛!”
他故意停顿,环视众人惊讶的表情,随即话锋一转,声如洪钟:
“不过,此‘共工’非彼‘共工’。我们理解的‘共工’,是共同工作的结果!是全体中国人民,包括国民党、共产党以及所有爱国党派、无党派人士,还有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共同努力,工力合作,才最终迫使日本法西斯投降!这才是真正的‘共工’之力!”
一语既出,满座皆惊。教员巧妙地将一个暗含贬义的典故,扭转为一个寓意团结、彰显中国共产党作为中流砥柱作用的积极诠释。既回击了暗讽,又高扬了统一战线的大旗,境界高下立判。席间不少有识之士不禁暗暗点头,甚至有人忍不住低声喝彩。
然而,刁难并未结束。一位受国民党中宣部授意的记者,趁机拿着酒杯走到教员席前,故作谦恭实则尖锐地提问:
“先生,近日多有传闻,称贵党军队在华北、华东等地频繁调动,甚至不惜与国军发生摩擦,急于接收日军占领的城市和装备。外界多有评论,说贵党此举是在‘抢夺胜利果实’。不知毛先生对此有何评论?在谈判桌上大谈和平,在战场下却积极争抢地盘,这是否有损贵党追求和平的诚意呢?”
这个问题极其尖锐,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