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日本投降(2 / 5)

日军这个大队还未完全组织起有效防御,其指挥部和炮兵阵地就被第七军的钢铁洪流冲垮,迅速陷入崩溃。第七军以其骇人的突击速度和高效的协同,在赣北打出了威名,让当面日军闻“第七军”而色变,不敢再轻易将部队置于孤立易击的位置。

新二军(李军华部): 承担了稳固防线、反扫荡的任务。在防御作战中,他们巧妙布设雷场,设置侧射火力点,击退了日军多次中队、大队级别的试探性进攻。新补充的士兵在老兵的带领下,学会了如何挖掘坚固工事、如何躲避炮击、以及如何在战场上有效生存和反击。

新三军(方胜利部)与新四军(刘晓部): 这两支步兵军更多地执行了机动反击和拔除小型据点的任务。他们演练了在复杂地形下的长途奔袭、步炮协同攻坚。方胜利将其在欧家庙的防御经验与新练就的进攻战术结合,指挥越发老练。刘晓则很好地整合了原第二集团军的部队,使其快速融入了兵团的作战体系。

对于大量补充的新兵而言,第三战区的战斗强度适中,是理想的“训练场”。他们在实战中熟悉了手中m1加兰德步枪的后坐力,学会了操作巴祖卡火箭筒,体验了在炮火下冲锋的恐惧与战胜恐惧后的成长。伤亡在所难免,但幸存下来的新兵,眼神中的稚气迅速褪去,战术动作变得果敢,逐渐从老百姓成长为合格的战士。

王大山特种部队: 在第三战区的复杂敌后环境中,特战旅的侦察、引导、破袭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挥。他们与当地游击队建立了联系,获取了更精准的情报。引导炮兵摧毁目标的效率和准确性再上新台阶。

周振邦炮兵部队: 炮兵们适应了在不同地形(山地、水网、平原)下的快速架设、转移和射击。他们与前线部队的联络更加顺畅,支援响应速度更快,打击效能更高。

陈启明防空部队: 面对日军更加分散和灵活的空中袭扰,防空部队演练了机动防空、要点掩护和伪装防护等战术,确保了兵团主要力量和交通线的对空安全。

通过在这一系列高强度、多样化的轮战锻炼,李锦的第一机动兵团没有因胜利而骄傲,也没有因装备精良而僵化。各军、各兵种都在实战中发现了问题,磨合了协同,提升了在不同战场环境下独立作战和联合作战的能力。这支由胜利之师重组而成的钢铁雄狮,在第三战区的硝烟中,将胜利的荣誉沉淀为更加扎实的战斗力,其锋芒,在经过这番锤炼之后,变得更加内敛而致命。

这些战役规模虽不及豫西鄂北会战,但“擎天”兵团所到之处,皆以优势的火力、灵活的战术和高昂的士气,予敌沉重打击,有力地稳定了第三战区的防线,挫败了日军的企图。兵团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住了东南日军的注意力,使其无法他顾。然而,无论是李锦还是他麾下的将士,都隐隐感觉到,战争的节奏正在发生变化,一种山雨欲来的预感弥漫在空气中。

1945年8月6日,一道来自最高统帅部的绝密电报,如同惊雷般传遍“擎天”兵团高层: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枚威力空前的新型炸弹!消息在严格控制下逐渐传达至各级军官,所有人先是震惊,随即是巨大的振奋和难以置信的猜测。

8月9日,更详细的情报和苏联对日宣战的消息接连传来。兵团司令部内,李锦、陈瑜、孙立人、楚南河、梁卫国等核心将领齐聚,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而又暗含激动。

“看来……倭寇的末日,真的到了。”

李锦看着地图上标示的苏联红军进攻箭头,缓缓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历经14年(国民党军队为8年)浴血奋战后,终于看到胜利曙光时的复杂情绪。

8月15日正午,兵团司令部及各军、师指挥部,所有配置了收音机的单位,都奉命调整到特定频率。伴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被甩七年后,高岭之花跪求当后爸 谁教他这么修仙的?张扬 囚笼地球 胭脂看客 四合院:我老六从不明着对上众禽 火影:从天而降落入柱间怀里 李莲花的一百个亲戚 木叶拜师,于斗罗成就六道 赘婿的万亿遗产:重生后我摊牌了 杀手之王归隐后,血洗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