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将,指挥所部(第110师贺云峰少将、第111师聂海涛少将、第112师周卫国少将),在肃清龙潭圩以南残敌后,由南向北,稳步推进,压缩池田旅团南翼空间! 孙启明部并非主攻,其任务是:构筑坚固的南面阻击线,防止池田旅团残部向南溃逃,同时以聂海涛的反坦克营、周卫国的特战营不断袭扰其侧后,使其如芒在背。贺云峰师则负责巩固后方,保障补给线。
4. 北线坚盾:新编第一军军长梁卫国中将、新编第三军军长赵鸿飞中将,两军主力在锦江东岸,于高安至祥符观一线,依托既设阵地,对大贺茂第34师团主力(位于锦江西岸,池田旅团北侧)实施坚决的牵制作战!梁、赵两军的任务是:以猛烈的炮火(罗文翰、吴铁鹰等炮兵部队)和积极的阵地前出击、小规模反击,牢牢拖住大贺茂主力!使其无法分兵南下救援池田,甚至要使其产生自身受到严重威胁的错觉。战术上强调“积极防御,火力袭扰,反突击压制”。
5. 天眼与重锤:集团军直属部队:
炮兵司令周振邦中将:统一指挥集团军重炮师(155mm\/203mm)、各军属炮兵旅\/团,根据前线需求,提供毁天灭地的炮火支援。特别是对池田旅团核心阵地和可能的预备队集结地域,要准备实施毁灭性覆盖。
特战司令王大山少将: 立即派出最精锐的侦察引导分队,携带先进观测设备(含少量试验型激光测距\/指示仪),秘密渗透至池田旅团纵深,不惜一切代价,务必锁定其旅团指挥部、主要炮兵阵地、通信枢纽、预备队隐蔽地的精确坐标!这是减少正面强攻伤亡的关键!
通信司令林修远中将:保障全军通信畅通,尤其确保王大山特战分队与炮兵的实时信息传输。电子侦听营(密匙)全力监听池田旅团通信,配合破译。
工兵司令刘毅中将:保障第七军渡江通道(浮桥)的畅通与安全,随时准备在攻击地域排除障碍、抢修道路。
后勤司令张维扬中将:确保弹药(尤其是大口径炮弹)、油料、医疗物资源源不断输送到激战前线。
防空司令陈启明中将:在主要渡口、炮兵阵地、指挥部上空编织严密防空网,挫败日军可能的空中反扑。
命令下达,整个李锦集团军如同精密的战争机器,轰然启动。锦江东岸,梁卫国、赵鸿飞指挥的新一军、新三军阵地炮声隆隆,步兵频繁调动,摆出大举进攻的态势,大贺茂的第34师团主力果然被牢牢吸引,不敢轻举妄动。而在锦江西岸的焦点区域,沈德威的新二军如同沉默的火山,正积蓄着爆发的力量;楚南河的第七军钢铁洪流,则在夜幕和丘陵的掩护下,悄然驶过工兵架设的钢铁浮桥,冰冷的履带碾上了锦江西岸的土地。
3月22日,黎明时分。凄厉的炮火撕裂了赣西清晨的宁静。
沈德威新二军的正面强攻,率先打响!
钢铁风暴序幕:集团军炮兵司令周振邦中将指挥的重炮师和各军加强炮兵,集中了超过200门大口径火炮(105mm以上),对池田旅团据守的杨公圩、村前街西南高地一线,进行了长达60分钟的毁灭性炮火准备!155mm、203mm重炮的怒吼震天动地,炮弹如同冰雹般砸落在日军阵地上。剧烈的爆炸此起彼伏,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冲击波将泥土、碎石、木屑乃至人体残骸抛向空中。日军仓促构筑的野战工事、铁丝网、雷区在钢铁风暴中被夷为平地,许多隐蔽部被直接命中坍塌,暴露的士兵瞬间被撕成碎片。炮击覆盖的范围,从一线阵地一直延伸到纵深数公里,力求最大程度摧毁日军防御体系和杀伤有生力量。
步兵的钢铁洪流:炮火延伸的烟幕尚未散尽,沈德威中将的命令已然下达:“进攻!” 新二军三个师如同三股铁流,在坦克和炮火的掩护下,向日军残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