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用朱笔批阅(批红),形成这一套处理政事的固定流程。”
“可朱祁镇年幼,太皇太后无法干政,这批红权利自然落到太监王振手里。”
“从今年算的35年后,瓦剌入侵,王振怂恿朱祁镇亲征。”
永乐帝朱棣心头寒凉,崇信宦官,又没有亲临战事的经验,这样的皇帝亲征纯粹是胡闹!
再度提到土木堡之变,许易仍旧感觉唏嘘。
唐朝安史之乱,可以怪久来的藩镇割据…
宋朝靖康之耻,可以怪北宋内部系统性衰败…
可土木堡之变…
大明军队弱吗?
大明文臣武将无能吗?
说到底,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人祸!
土木堡之变,唯有这两个字总结。
它不是因为朝廷和军力的陈年虚弱,而是纯粹的人祸导致。
许易又将先前与朱元璋介绍的,给永乐帝朱棣说了一遍,让他好好听听这事为何产生。
雨季天寒,兵部尚书等人屡上章求回撤,王振不仅否决,且还罚他们跪在草地上,直到天黑才让搀扶…
成国公朱勇(奉天靖难大将朱能之子),为向王振“奏”事,需“膝行向前”…
忧虑军队经过田园,对收割在望的粮食造成损失,不顾大军已经向南四十公里,自私命队伍折回东北再返北平,最后被瓦剌追上…
双方对峙,王振见瓦剌“撤退”,不作分析下令“移营就水”,导致明军阵线大乱,被瓦剌攻破…
“北京保卫战发生的根源,在于土木堡的大败…”
“大明号称五十万大军,实有二十万,被瓦剌三万人击败,精锐一夕之间化为乌有…”
“皇帝被瓦剌所擒,瓦剌裹挟皇帝沿途破关南去,最后来到北京城下。”
“大明虽保住北京,但也元气大伤,由盛而衰。”
轰——!
皇帝,被俘虏了??
永乐帝朱棣咬紧的后槽牙发出“咔擦”的错位声。
他手臂青筋鼓动,难以言喻的怒火在心头激荡。
“不继盛世也就罢了宠幸宦官,视国事如儿戏,置江山于累卵…”
“我大明四代努力与积累,竟丧于他一人一手!”
“这个孽障!!”
永乐帝朱棣目光渐渐赤红,想他奉天靖难后励精图治、下西洋、北伐建功立业,比不过这一个败家皇帝。
原本他想着凭功绩,也好在父皇和大哥面前抬个头…
现在他哪还有颜面?!
抛开建文一朝,大明承三代贤后,本绝美之佳话!
如今的朱祁镇还没出生,也永远不可能再出生!
子不教父之过。
朱瞻基死的早,可总有人去教!
永乐帝朱棣一字一顿,厉声问道:
“告诉我,朱祁镇那孽障是谁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