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高地。
抬眼望去。
草原丰茂,长河落日,红霞自天际而来。
如此绝美景色,顿生出一股波澜壮阔之感。
一旁,年仅十六的朱瞻基英姿勃发,青涩的面容渐渐被漠北的风沙磨练得刚硬。
(ps:大明风华里,朱高煦跟着北伐并非史实,朱瞻基确实有参与朱棣第二次亲征,朱棣有意培养,也是朱瞻基的首战。)
“古往今来…”
“打到这里的皇帝,也就老头子一人了。”
永乐朱棣笑容和蔼瞥了眼一旁年轻的朱瞻基,语气里有豪情壮志,也有为帝者的雄浑自豪。
更有光阴荏苒、终不似少年模样的怅然…
以及对往事的释然和固执,想要寻求解脱的轻松。
“爷爷的文治武功,本来没几个皇帝能比得过。”
“往后咱大明的皇帝想要开疆拓土,怕是都寻不到地了。”
朱瞻基勒马停下,笑语像是恭维又像是崇拜,透着几分顽劣之心。
“大明的太孙,不能成了溜须拍马之辈…”
永乐帝朱棣笑容更浓,扬了扬手中的马鞭,“老头子我有,用不着你这猴崽子来!”
朱瞻基尴尬一笑。
一旁几个将领也忍俊不禁。
见马屁拍的差不多,朱瞻基适才凑近道:“爷爷,那马哈木的儿子与我年纪相仿,如今都能冲锋陷阵。”
朱棣脸色微变,朱瞻基连忙更加恭敬,陪笑道:
“爷爷,孙儿也是为大明着想…”
“这传扬出来,倒显得咱们大明逊色瓦剌,孙儿如今是太孙,好歹也要几分颜面不是…”
“这底下人可都看着呐…”
最后这句,朱瞻基声音压得很低,一副精明顽劣的模样,盼着朱棣能给他兜脸的机会。
永乐帝朱棣细细琢磨,深看了朱瞻基一眼,也不好推辞。
“行了,给你一千三千营精骑,再从五军营抽调三千骑兵…”
“你小子就折腾去吧,早晚有一天大明这点家底被你折腾完了。”
唰!
马鞭从永乐帝朱棣手里抛出,朱瞻基大喜接住。
“爷爷放心,孙儿绝对不会令爷爷失望!”
望着朱瞻基离开的背影,朱棣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脸上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笑容。
一旁的谭广有些担忧提醒道:“皇上,瓦剌骑兵骁勇善战,就这么让太孙独自领军作战是否有些不妥?”
永乐帝朱棣闻言摆了摆手,叹道:“民间都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大明早晚是他们父子的,我也管不了这小子,由他闹去吧,老头子我好歹还能看着些…”
似觉得不放心,永乐帝又看向谭广,沉声道:
“你多留意太孙的动向,随时接应他。”
“记住了,莫要让这猴崽子出了意外,不然老头子我可没脸班师回朝。”
说到最后,永乐帝朱棣也忍不住幽幽长叹了一声,他这皇帝,想要打战还得看太子的脸色啊。
“末将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