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
“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
“……”
“革命!革命!得之则生,不得则死!毋退步!毋中立!毋徘徊!”
震撼的文字,这些来自《革命军》的语录,无一不流露出对当时中国时局之变的迫切。
许易开始讲述起中山先生的经历。
从“救人治病”,到“弃医救国”。
从兴中会,到同盟会。
从广州起义,到黄花岗起义。
“屡次的失败终换来了一次的成功。”
“辛亥年末,武昌起义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随之——”
“湖南长沙武装起义!”
“江西九江起义,南昌光复!”
“山西!”
“云南!”
“贵州!”
“……”
“华夏大地,各省起义、独立如潮,无数人翘首以待,渴望一个强国,一个不受欺凌的华夏!”
“他们成功了,他们迎来了中华民国!”
……
“即使后此之艰难远逾于前日,而吾人惟保此革命之精神,一往而莫之能阻。”
“必使中华民国之基础确定于大地…而吾人始可告无罪于国民也。”
“创立中华民国者,其名孙中山。”
咕噜——
朱标等人不禁泛起一身鸡皮疙瘩,心头澎湃汹涌。
朱元璋也被这股气概影响,心头久久不能平静。
驱除鞑辱,恢复中华!
他曾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旗帜反抗暴元,更明白诸省起义、令皇帝退位的不易。
当时旧中国的局面,可比北元更加黑暗。
——多少人上无片瓦、下无立锥;多少人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跪着犹不能求生。
“不枉那么多人流血牺牲,我后世华夏终归走出了一条路。”
明明皇帝没了,可听完这段历史,朱元璋心头真心觉得,于当时而言,皇帝有不如无。
王朝立足国土之上,国都快没了,皇族又卖国,如何不能改朝换代,另立新篇?
只是朱元璋没想到,后世竟然真是“天下为公”,而非一家之统治主宰。
朱元璋眼神灼灼盯着许易,手指屏幕,“许易,你先前所说,那超越古今帝王之人,莫非就是此人?”
许易摇头,眼神中闪过一股璀璨的光芒,仿佛眼前出现了一抹炙热的红色。
“在辛亥革命这一年,还有两人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一人十三岁,在课堂上,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另一人十八岁,以毛润之之名投笔从戎参与革命,并接触到另一种思潮…”
“在众人不懈努力之下,二人最终建立了属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那一刻,中国人民才真正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