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女生同人 > 大明:朱元璋懵,老四千古一帝? > 第80章 震撼!来自近代那些璀璨明星!

第80章 震撼!来自近代那些璀璨明星!(1 / 4)

青年!

两个字,重若千钧。

朱元璋目露精光,不禁想到将要建成的新式学府。

大明的未来,又何尝不在于这些青年?

他们是种子!

将来会撒向大明山河!

“千年未有之变局,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

“以生命为火焰,为天下志士开局…”

“其中意义,甚至超越了这场戊戌变法。”

“……”

许易深怕讲得不彻底、明白,那将是会是两个时代的损失。

当然,以许易的浅见,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比不了谭嗣同捐躯为国的壮举。

谭嗣同是激进的改革派,他不像某些人——名为“维新”、“保国”,实为“守旧”、“保皇”,一旦不随愿立马“保皇”。

以死明志!

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凛凛国士气魄,上承古志,下领来者。

如谭嗣同狱中所书,“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

“行者”指梁启超等人离国保存实力,而“死者”的意义渐渐蔚然成风,助燎原之火。

继来者中不乏孙中山、章士钊、陈天华等人,他们视谭嗣同为先驱偶像,以之为启示者。

后1900年,为报仇为家国,唐才常率“自立军”起义…

虽被镇压失败,但实现与老友谭嗣同“生同志,死同烈”的誓言。

“浏阳二杰”虽死,可种子已然悄然埋下——以天下为先,准备革命。

起义军失败,负责传递情报的十八岁青年决心“投笔从戎”,他名蔡锷。

协作清军起义的黄兴,也彻底转向武装革命道路,日后成为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

而谭嗣同的两个优秀学生,一个蔡锷,一个杨昌济,继续着前者未竟之志。

以前总觉高中历史书太厚…

殊不知,寥寥几字就是英雄豪杰的一生。

甚至太多人,都未曾在高中历史书上留名。

杨度…

从参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到“君主立宪”成为清朝之臣,又到“帮袁世凯恢复帝制”,与孙中山达成君子之约“谁成帮谁”,随后追随孙中山。

最后,投身于共产事业,成为共产党员。

蒋维平…

先参与清军救国,后投身北洋军,因殴打欺负女孩的团长而被开除。

抗日战争爆发后投身国军抗击日寇,后见八路军军纪严明,六十岁时选择投身八路军,抗日救国。

杨度与将维平,二人一文一武。

是那个迷惘时代,无数人前赴后继救国的缩影。

——纵然艰难险阻,流血牺牲,但绝不言弃!

那个光明与黑暗、鲜血与强权碰撞的时代,涌现出太多为大国而舍身舍小家的英雄豪杰。

许易之所以愿意讲这些,一方面是想让朱元璋意识到未来,坚定执行工业革命之路。

另一方面,也想培养朱家的爱国之心,而非只是爱一家。

——家国本一体,难分彼此。

思想教育潜移默化,由人开悟,模范的作用是最直接的。

哪怕思想只变了一点,也总是好的。

“国有志士,何愁不兴?”

深沉的叹息里,朱元璋眼神洋溢着强烈的憧憬和希望。

听完谭嗣同等人的壮举,再联想大明末期那些文臣,朱元璋心头要说不羡慕那是假的。

救国救民!

以天下为己任!

如此崇高的理念…

至于后面要推翻帝制,朱元璋作为皇帝,都自感难以生怒。

就那般屈辱不堪的清朝,早亡反倒是好事,免得贻害百姓,折辱汉人膝脊。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如何拯救德意志 红楼群芳谱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农民将军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古人看我玩原神 中国古代名人传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