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飘摇中感到了一丝慰藉。
猎物连忙道谢,快步走进山门。
寺庙不大,庭院里杂草丛生,却打扫得异常干净。
正殿中央,供奉着一尊慈眉善目的佛像,金身在香火缭绕中显得格外庄严。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混合着泥土的芬芳,令人心神
一宁。
猎物一边拧着湿透的衣角,一边好奇地问道:“这荒山野岭,不知师父为何在此修行?”
御筝为猎物奉上一杯热茶,氤氲的热气模糊了猎物清癯的面容。
御筝轻声答道:“出家人四海为家,此处清净,正好修行。
施主不必客气,雨停了再走不迟。”
御筝的举止从容不迫,言谈和善可亲,眼神清澈见底,宛如一潭深水,平静无波。
猎物心中的戒备不由得放下了大半,与御筝攀谈起来。
从御筝口中,猎物得知对方的法号“御筝”
,已在此修行多年。
然而,在这看似与世无争的交谈中,猎物的目光却无意间与御筝对视了片刻。
就在那一瞬间,猎物捕捉到了御筝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阴郁。
那是一种与这副僧人面孔截然不同的情绪,像是一头潜伏在深渊中的猛兽,悄然掀开了一角幕布,露出了其下冰冷的、饥饿的兽瞳。
那眼神一闪即逝,快得让猎物以为是自己的错觉。
当猎物再看向御筝时,御筝依旧是那位清冷和善的御筝师父,脸上带着悲天悯人的微笑,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
猎物心中莫名一紧,端起茶杯的手微微颤抖。
那杯热茶,此刻竟让猎物感到一丝寒意。
猎物不知道,眼前的这位御筝,并非真正的僧人。
御筝已在这世间修炼了千万年,早已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漫长的岁月让他感到无比的孤寂与空虚,而“人”
,这短暂而鲜活的生命,成了御筝唯一能品尝到的“滋味”
。
御筝厌倦了山间的野兽,野兽的血肉太过粗糙,无法满足御筝那早已变得刁钻的味蕾。
于是,御筝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完美的伪装——僧人。
这身袈裟,是御筝最完美的捕猎工具。
袈裟代表着慈悲、救赎与安宁,能让最警惕的旅人也卸下心防。
御筝会像模像样地在此修行,等待那些被大雨、黑夜或迷途困住的行人。
当这些人带着满身的疲惫与信任走进这座寺庙时,便是御筝盛宴的开始。
御筝的内心,与自己的外表截然相反。
那里没有半点佛家的慈悲,只有无尽的阴郁与腹黑。
在御筝眼中,这些凡人不过是行走的餐食,凡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不过是开胃的调料。
御筝杀人,从不眨眼,也从不后悔,因为在御筝看来,这不过是自然界最寻常的“觅食”
行为。
而猎物,此刻正坐在御筝对面,喝着御筝递来的热茶,与御筝谈笑风生。
猎物谈论着外面的世界,谈论着自己的家人与故土,猎物的声音里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盼。
而猎物口中的每一个字,在御筝听来,都像是在为他最后的晚餐谱写一曲动人的序曲。
御筝静静地听着,脸上挂着那副悲天悯人的微笑,眼神却仿佛在欣赏一件即将到手的艺术品。
雨,还在下。
寺庙的木门在风中发出“吱呀”
的声响,仿佛一声悠长的叹息。
而猎物,还未察觉到自己正一步步,走向那由慈悲伪装的,血腥的深渊。
在这座突然出现在荒无人烟树林中的寺庙里,一目僧与御筝,既是高僧,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