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好自为之!(2 / 2)

。姜淮知道,皇帝用其才,亦防其势,未来的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

漕运,帝国生命线,也是贪腐的重灾区。姜淮决心拿它开刀,提出改革方案:精简层级、实行“漕粮直达”、引入商人运力作为补充、严格核算损耗。此议一出,如同捅了马蜂窝。

漕帮势力的反弹: 把持漕运的漕帮及其背后的官僚利益集团,开始暗中捣鬼。运粮船只“意外”搁浅、码头工人莫名怠工、谣言四起,称新政将导致漕工失业,引发民变。

言官的弹劾: 很快,几名言官上书弹劾姜淮“变更祖制,与民争利”、“急躁冒进,恐生事端”。

这些奏章引经据典,言辞犀利,显然有高人指点。

第四章:暗箭伤人

某日,一份密折直抵御前,举报姜淮在东南任上修建海塘时,其远房表侄曾参与石料供应,有“利益输送之嫌”。

虽经查实,其表侄只是个小供应商,且海塘质量优异,但“任人唯亲”的污点已然泼上。紧接着,关于他“结交言官,暗结朋党”的流言再次甚嚣尘上。

姜淮意识到,对手不再正面强攻,而是开始攻击他个人,试图从道德和忠诚层面瓦解皇帝的信任。

面对重重压力,姜淮没有硬碰硬。他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上表自劾!奏章中,他坦然承认对远亲参与工程失察之过,自请罚俸。

但同时,他详细陈述了漕运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规划,并恳请皇帝派遣得力干员,选择一段漕路进行试点,“成效卓着则推广,如有弊病则废止,如此方为稳妥之道”。

这一招以退为进,高明之处在于:

化解个人危机: 主动认小错,避大嫌,显得光明磊落。

推动事业: 将争议焦点从“该不该改”引向了“如何试,如何改”,为改革赢得了实践空间。

表明心迹: 显示自己一心为公,并无揽权私心。

皇帝览奏,对姜淮的政治智慧暗自点头。准其自劾罚俸,同时采纳其试点建议,并指派与姜淮无甚瓜葛、以实干着称的河道总督协同办理。

漕运试点在磕磕绊绊中启动,效果初显。但姜淮深知,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帝国的财政积弊太深,利益网络太固。

他站在户部高高的台阶上,望着紫禁城的重重殿宇。

李崇虽已脱离生命危险,却落下残疾,黯然还乡。周墨安等人虽得力,但势单力薄。

首辅的话犹在耳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但他也记得离任东南时,万民相送的场景。他整顿的,不仅是账目,更是民心,是国运。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古人看我玩原神 中国古代名人传 农民将军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如何拯救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