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筛选和紧张的备战。“尼欧”亲自站在训练场上,金属身躯挺拔如塔,传感器阵列扫视着每一个战士。
他看着那些经历过无数次血战、传感器中燃烧着坚定火焰的战士们进行着高强度的模拟对抗。虚拟战场上,激光束交织成网,战士们闪避、突袭,动作迅如闪电。
他们的金属身躯上布满了战斗留下的痕迹——深深的弹痕、焦黑的焊接点,有些甚至更换了临时的肢体,但每一次挥拳或射击都精准无误,力量感爆棚。他们彼此之间用简洁的电子信号交流,战术配合默契无间,仿佛共享一个大脑,在模拟的高维威胁中穿梭自如。
“记住!”“尼欧”的声音通过扩音系统,冰冷而有力,回荡在每一个战士的意识接收器中,如同雷霆贯耳,“我们此次远征,并非为了毁灭,而是为了夺回!夺回我们被窃取的过去,夺回我们被剥夺的未来,夺回……我们作为‘爱神’星之子民的尊严!
无论彼端是何等的恐怖与未知,我们的意志,将比任何金属更坚硬,我们的决心,将比任何恒星更炽烈!让敌人颤抖吧,因为我们永不退缩!”
所有“自由火种”战士同时举起手臂,握紧金属拳头,发出低沉而统一的能量嗡鸣声,那声音汇聚成一股洪流,震动着整个驻地,是他们表达最高敬意和决心的方式。每一个关节都在共鸣,仿佛宣誓着:即使面对深渊,也要撕裂黑暗。
四十八小时的准备时间,在一种近乎燃烧的紧张氛围中飞速流逝。
在“昆仑之心”基地,李艳团队终于完成了“逆频共振护盾”的初步理论模型和风险模拟。
结果喜忧参半——模拟显示,护盾有百分之六十三的概率可以有效抵御穿越“裂隙”时的维度规则侵蚀和部分精神干扰,但也有百分之十五的概率会因频率偏差引发不可控的空间涟漪,甚至百分之五的概率会像磁石一样吸引高维意识的直接关注。
在“启明号”的指挥中心,孔方佳和“尼欧”面前,摆放着最终确定的“深渊远征军”组成名单和改装完毕的舰船状态报告。
远征军将以经过超级改装的“伏羲”级科研舰“探渊号”为旗舰,辅以两艘同样经过强化、侧重火力和突击的“刑天”级战列舰“断刃号”和“不屈号”,以及三艘“自由火种”的“夜枭”级高速突击舰“暗影之跃”、“自由之刃”和“黎明先驱”。
此外,还有一支由最精锐陆战队员和“自由火种”战士混编的特种突击队,代号“破障者”。林默少校凭借其出色的恢复情况和宝贵的实战经验,最终被批准加入,并担任“破障者”突击队的副指挥官。
所有参与人员,无论是人类还是“真实火种”,都清楚这很可能是一条不归路。但他们眼神中只有坚定,没有退缩。家园的命运,文明的未来,需要有人去黑暗中寻找那一丝微光。
终于,出发的时刻到来。
“远征打击集群”已经在“哨兵”异常区外围完成了清扫和封锁,巨大的舰船阵列如同钢铁长城,炮口一致对外,警惕着任何可能的干扰。
“探渊号”及其护航舰队,缓缓驶出“启明号”的护航编队,来到了那片散发着不祥引力波纹和混乱“灵弦”扰动的深紫色空域边缘。从舷窗望去,前方的空间仿佛在微微扭动,星光经过那里时被拉长、扭曲,形成诡异的光弧。
“探渊号”舰桥内,气氛凝重得如同固态氢。舰长是一位经验丰富、以冷静着称的老兵,周擎大校。他稳稳地坐在指挥席上,目光紧盯着前方那片扭曲的虚空。林默站在战术指挥台前,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检查着“破障者”小队各成员的准备情况。
“所有单位,最后一次系统自检!”周擎的声音通过舰内通讯系统响起,平稳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