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林默也脱下破损的外层军服,露出里面贴身的防护内衬,开始亲自检查自己的那套经历过“普罗米修斯号”血战的“龙牙-IV型”动力装甲。装甲表面布满了细微的刮痕和能量灼烧的印记,那是荣誉的勋章,但也需要精心的维护。
与此同时,在“探渊号”宽敞的综合性实验室区域,由“探渊号”首席科学官埃尔文斯博士(一位戴着金丝眼镜、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中年地球男性)和“自由之刃”号上的高级工程师“枢机-7”(“枢机”的副手之一,以严谨的逻辑和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着称)共同领导的联合科学团队,已经开始了对本地环境的初步分析。
巨大的全息工作台上,显示着“深空之眼”卫星传回的实时数据流和经过处理的图像。
“恒星光谱类型G2V,与太阳非常相似,质量、光度、表面温度均在宜居带标准范围内,”一位天体物理学家盯着光谱分析图,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简直就像是……太阳的孪生兄弟。”
“已确认三颗岩质行星位于恒星宜居带内,其中一颗,暂编号为‘彼岸-1c’,大气成分显示含有氮气、氧气及少量二氧化碳,表面存在大面积液态水特征!”另一位行星科学家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天哪,这是一个潜在的宜居星球!”
这个消息立刻在实验室内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跨越两百多万光年,竟然发现了一个与地球环境如此相似的世界?这简直是梦幻般的发现。
埃尔文斯博士推了推眼镜,努力保持冷静:“不要过早下结论。大气成分和液态水只是必要条件,还需要探测地质活动、磁场强度、辐射环境,以及……是否存在本土生命迹象。‘枢机-7’先生,请你们协助进行深空背景辐射和引力场精细测绘,我们需要更全面的环境评估。”
“枢机-7”的金属头颅微微转动,传感器光芒稳定:“已部署分布式引力感应器网络,开始构建本地恒星系的高精度引力场模型。同时,启动‘灵弦’背景被动监测阵列,分析此区域与银河系‘哨兵’异常区的异同。”
在实验室的另一侧,几位工程师正在紧张地下载和分析“裂隙”穿越过程中记录的海量数据。巨大的服务器阵列嗡嗡作响,散热系统全力运转,吹出冰冷的空气。
“看这里,在集体被排斥出通道的前千分之三秒,‘灵弦’共振频率出现了极其短暂的、非线性的剧烈振荡,这与李艳博士模型预测的‘规则排斥’特征有百分之八十的吻合度。”一位数据分析师指着一段异常陡峭的波形图说道。
“引擎功率输出曲线在那一刻也出现了对应的反冲峰值,像是……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另一位工程师补充道。
“将这些数据片段全部标记,连同引擎、护盾、结构应力所有传感器的同步读数,打包发送给‘昆仑之心’。”埃尔文斯博士指示道,“我们的失败,将是他们成功的基础。”
数小时后,初步的舰船检修报告和科学考察简报被汇总到了周擎舰长的面前。
“报告舰长,‘探渊号’主体结构完好,隐性损伤已修复百分之八十五,预计十二小时内可完全恢复。主要损伤集中于外部传感器阵列和部分非关键性辅助系统。”工程部长官汇报道。
“‘断刃号’战列舰右侧推进阵列部分单元需要更换,已从‘探渊号’库存调拨备件,维修预计需要二十四小时。”
“‘不屈号’报告护盾发生器能量导管有轻微熔蚀,正在紧急修复。”
“‘自由火种’各舰报告,金属身躯对剧烈震动的耐受性优于碳基生命,但部分精密电子设备和传感器接口需要校准和维护,无重大结构损伤。”
周擎仔细翻阅着报告,微微点头。情况比预想的要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