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林菀宁:“大米、白面、豆油、鸡蛋。”
老乡眯起了眼睛:“闺女,这么多你们家吃得完么?”
林菀宁:“家里人口多,怕是都还不够呢。”
“大米四毛、白面三毛、豆油一块钱……”老乡一一给林菀宁报了价钱:“这么多东西,你这自行车一次怕是也拿不走吧?”
林菀宁颔首道:“的确,我今儿还要拿不少东西回家,这样,我先付你定金,明儿晚上我过来取。”
“成。”
见老乡答应了下来,林菀宁拿了钱出来,交付了一张大团结:“按照您这行当的规矩,您是不是应该给我出一张字据?”
老乡瞥了一眼自家老伴儿。
老太太点点头,转身进了里屋,没一会儿将一张写好的字据交给了林菀宁:“明儿入夜,叩门三长一短,东西最多给你留两天,过了两天不来取货,定金概不退还。”
林菀宁将字据收了起来:“那咱们就说话了。”
商定好了取货的时间,林菀宁和胡春华便准备离开了老乡家里。
这对老夫妻十分警惕,再三确定胡同口没人,才带着她们左拐右拐地离开了胡同。
胡春华亦步亦趋地跟着林菀宁,一直到走过岔路口才拉着她追问:“菀宁,你早就知道那大叔家里做这营生的?”
林菀宁微微摇头:“也是刚知道的。”
“那你——”
胡春华百思不得其解林菀宁和那大叔说话的时候,自己就在一旁,他们刚才可没说过半句其他的,怎么就会——
林菀宁笑着解释:“他们这种倒爷哪里都有,这种买卖就是在物价行情低的时候大量囤积,等价格高的时候再拿出来卖,平日里大多都是黑市里,我之前到黑市的时候也是他们这一带有人干这个,所以想来碰碰运气。”
“可你们也没说什么啊?”
林菀宁继续说:“卖鱼的时候,他说的那句话你还记得么?”
胡春华眨巴眨巴眼:“河里不见鱼,饥荒要来临?!”
林菀宁点了点头:“这句的原话是‘河里不见鱼,菜市鱼成筐’,意思是说,当这里物品稀缺的时候,你换一个地方或许就能买的到,不过大叔说的也是真的,只怕是来年要闹荒了。”
胡春华竟不知道这里面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的门道。
一听林菀宁说来年要闹荒,胡春华十分纳闷的皱起了眉头:“为什么这么说?”
林菀宁解释道:“你看最近送往咱们县、供销社的吃食是不是越来越少,特别是肉类,粮食这些。”
胡春华眨眨眼,点点头:“嗯,的确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