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李显之死(2 / 2)

御归天了!\"凄厉的叫声刺破夜幕,惊起栖在檐角的寒鸦,扑棱棱飞向沉沉夜色。

相王府内,李隆基攥着密报疾言:\"姑姑,韦氏母女把持宫禁,朝中人心惶惶...\"李旦刚要开口,三声丧钟穿透夜幕。太平公主神色骤变:\"三响钟鸣,天子归天!\"三人对视一眼,匆匆披衣,踏着满地霜华向宫城疾行。

含元殿内白幡低垂,檀香混着药味在殿中弥漫。韦后伏在李显棺椁前,素帕掩面,抽噎声回荡在空旷的大殿里。忽听得殿外脚步声传来,她微微抬眸,见太平公主与李旦携着寒气踏入灵堂。

\"皇后,皇兄一向体健,怎会...\"太平公主目光如炬,落在韦后泛红的眼眶上,尾音带着不易察觉的试探。李旦则望着兄长的棺椁,神情悲戚,并未多言。

韦后拭了拭眼角,声音哽咽:\"陛下连日批阅奏章到深夜,又忧心边疆战事,太医们开了方子也不见好...终究是累垮了身子。\"她哽咽着抓起李显生前常戴的玉扳指,泪水滴落在扳指的螭纹上。

太平公主盯着那枚扳指——昨日早朝时,皇兄还戴着它与群臣议事,怎会一日之间就...\"前日朝会时,皇兄精神尚可,这病来得太过蹊跷。\"她话音未落,李旦已轻叹一声:\"皇后不必过于自责,皇兄勤政爱民,操劳成疾也是常事。\"

韦后垂眸掩去眼中的得意,又落下几滴泪:\"多谢相王宽慰。\"殿外寒风呼啸,将檐角的铜铃吹得叮咚作响,仿佛也在为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叹息。

景龙四年(710年)的春日,太极殿前旌旗招展。年仅十六岁的李重茂身着龙袍,战战兢兢地登上皇位。而韦后头戴珠翠,端坐在龙椅旁特设的凤座上,垂落的珠帘后,一双丹凤眼满是野心。

当\"唐隆\"年号昭告天下时,长安街头的百姓尚不知晓,一场更大的风云,正在这看似平静的朝堂下翻涌。

在安乐公主府中,一片静谧祥和。安乐公主身着华服,端坐在精致的书桌前,仔细地审视着手中的名单。

这份名单上列着许多人的名字,而这些人无一不是为了某个目的而付出了巨额财富。安乐公主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

她轻声说道:“这张名单,就交给太后吧。”站在一旁的小画,恭敬地应道:“是,公主殿下。”小画深知这份名单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怠慢,小心翼翼地接过名单。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如何拯救德意志 古人看我玩原神 中国古代名人传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农民将军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