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发现,不管是京城的士兵,还是工匠,都更喜欢领钱,而不是领米,甚至,就连四镇的将士也是如此,臣觉得,应当在每年的漕粮之中,扣下五十万石,直接存入京仓之中,同时,剩下的漕粮,按照每石八钱银子的价格,把相应的银钱发给边防军队、京兵、工匠,这样,四镇将士、京兵、工匠既拿到了钱,京城也得到了优质的漕米,各方皆受益。”
说白了就是……
朝廷本来应该拨给将士们粮食的,但他们只想要钱。
于是,漕运衙门的那些官员们,看中了这个商机,以中间商赚差价的方式,将粮食折换成银子,把银子送过去了,他们还有几十万石粮食。
这种情况很正常,毕竟,粮食的价格是存在波动的,有时候便宜,有时候就贵。
他们嫌麻烦,自然就想要银子,但这就给中间商有了空子钻,因为他们会压价,漕米换成的银两自然比市面上还要低。
倪元璐说的每石八钱是官方价,而漕运衙门给的可就不是八钱了,可能是六钱,狠一点还可能是五钱。
但不管如何,他们手上的的确确是拿到银子了。
说白了,这银子,已经成了他们的军饷了。
换句话说,就连四镇将士与京兵都成了他们养的了。
但不能说这些人贪墨。
因为这纯粹就是他们在钻空子,找到的漏洞。
为什么这么多年没人说?
因为就没人觉得这有问题。
你看,京兵、四镇的将士们都拿到了他们想要的银子,我们也完成了解送任务。
简直就是两赢!
正所谓,民不举,官不究,他们那些当兵的都还没叫屈,你朝廷忽然横插一脚?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么?
当然,本质上,漕运衙门就是贪墨了国家的粮食。
你如何压价是你的事,本质上那漕粮就是国家的,你贪就是你的不对。
不得不说,倪元璐确实是明末难得的敢想敢干的实干派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倪元璐是崇祯十五年入的阁。
而就这不到两年的时间,倪元璐就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一一提出改革方案。
其中这个关于漕运的问题,也是他后来提出来的。
只可惜,给他的时间太少了。
大明的灭亡速度,远超过他的改革速度。
朱由检心中一动,笑问:“倪阁老今岁几何了?”
倪元璐一愣,答道:“臣今岁四十有五!”
四十五岁入阁,已经属于很年轻了。
这也就是崇祯朝了。
但凡换成别的时期,想入阁,先混到五十再说其他条件。
就连严世蕃这个众所周知的小阁老,事实上也没有正式入过阁。
“四十五岁……”
朱由检顿了顿,笑道:“朕倒是希望,东林党多出些你这样的人才,你可要好好引领东林党,莫要让朕失望了!”
这话一出,倪元璐当即瞪大眼,直接给跪了:“臣惶恐!”
朱由检笑问:“你惶恐什么?这有什么好惶恐的?你的老师是邹元标,你的恩师是袁可立,怎么?如今入阁了,就不认恩情了?”
倪元璐当即道:“臣的老师是邹元标,恩师是袁可立,但臣就是臣!”
“臣是天启二年的进士,是天子的门生!”
“要说恩师,陛下才是臣的恩师。”
“崇祯元年,臣为侍读,后升司业,升日讲右庶子,升国子监祭酒。”
“一直到前几日,皇上破格提拔入阁,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