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党校的学习会议结束后,陆摇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匆匆离去。他主动找到主讲老师,就基层党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几个难点问题,又虚心请教、深入交流了半个多小时。
这位老师虽然不是校长,但也是校长信重的学术骨干,与这样的人建立良好的学术联系,对陆摇而言,是一种无形的资本积累。
晚上,市委安排了一场规格不高的自助式工作餐。陆摇参加了,但并未过多流连于觥筹交错的应酬,只是与几位相熟的市干部简单寒暄,礼节性地敬了杯酒。
他保持着清醒与克制,吃完饭便悄然返回市公寓,直接就返回了新竹镇。
镇上的日子,一切如常,却又暗流涌动。
几天后,县委组织部的考察组如约而至,与陆摇进行了一次简短而正式的组织谈话。
陆摇早有准备,应答得体,既充分肯定了新竹镇班子集体的努力,也客观陈述了个人在工作中的思路和不足,态度谦逊,立场坚定。
谈话过程顺利,考察组对他的表现表示满意。这意味着,他赴任清溪镇党委书记的程序障碍,已基本扫清。
他想趁调令正式下达前,找苏倩倩沟通几项工作的交接,却得知苏倩倩已被安排前往省委党校参加一个为期数月的专题学习班。
表面理由是,她从前副县长的位置接任现职时属于特殊情况提拔,需要补上系统的理论培训。
但陆摇心里明白,这背后更有苏家乃至其联姻家族黄家的深意——他们不希望苏倩倩再与陆摇有工作上的紧密交集,尤其不能出现苏倩倩作为常务副县长,却去兼任一个镇的镇长、给陆摇当“副手”这种不合常规、容易授人以柄的局面。
先将苏倩倩调开学习,等陆摇在新岗位站稳脚跟,木已成舟,她便再也无法插手。
陆摇心中了然,不再纠结于此。他按部就班地找县长霍庭深签批了几份需要上报的文件,都是常规公务,霍庭深也未多言,只是勉励了几句“在新岗位再创佳绩”。
陆摇回到新竹镇,继续站好最后一班岗,细致地梳理手头的工作,交接材料。
调令终于在某一个上午到来。县委组织部的电话直接打到了陆摇的办公室,通知他:上午完成在新竹镇的工作交接,下午直接前往清溪镇报到,接手党委书记工作。同时,新竹镇新的党委书记和镇长将于下午抵达上任。
电话挂断,陆摇握着话筒,沉默了片刻。如此急促、甚至有些仓促的调动,连个像样的送行仪式都没有,足以说明在县里某些人眼中,他这次的平级调动,并非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荣升”,更像是一次必要的“清场”。
没有背景根基的干部,其价值被利用完毕后,便如同工具般被悄然移开。他心中掠过一丝淡淡的凉意,但很快被更强的斗志取代。
他没有时间感慨,立刻让助手通知全镇中层以上干部,召开紧急会议。
当陆摇走进熟悉的会议室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与会的众多干部齐刷刷地站了起来,目光聚焦在他身上,随后,热烈而持久的掌声骤然响起,充满了真诚与不舍。
陆摇脸上露出感动和欣慰的笑容,频频点头致意。但在这笑容背后,他的心却有一丝不安,他在新竹镇威望过高、影响力过大的现实。
任何一个新来的主官,在他如此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干部认同度面前,都将难以施展拳脚,工作开展必然受阻。上级将他调离,与其说是对他个人的不公,不如说是为了打破这种“尾大不掉”的局面,为新班子顺利开展工作扫清障碍。
他走到主位前,没有坐下,双手虚按,待掌声平息后,开门见山:“同志们,这个会开得突然,大家可能也猜到了。我刚接到县委组织部的正式通知,调离新竹镇,赴任清溪镇党委书记。今天上午完成交接,下午就去新岗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