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走了形的“重逢”。愤怒的基石此刻已彻底瓦解。
凌心蕊看着屏幕,轻轻叹了口气。她侧头对林恺乐说:“乐乐哥哥,原来是他。那个‘小石膏’。”
林恺乐也终于将眼前这个“偷拍者”和记忆里那个安静又有点倔强的小豆丁对上了号。他摇了摇头,不知是该气还是该笑,最后只化作一句:“这小子……没想到能长到183cm。”
凌心蕊转回身,为这场意外的相认,也为这场风波,敲下了最后的句点: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照片拍的不错,我留下了!底片也归我!你没意见吧!”
这个出乎意料的转折,让网络那头再次陷入了停顿。
几秒后,宋予白的回复带着难以置信和一丝受宠若惊: “当然没意见!你能留下,是我的荣幸。谢谢……真的谢谢。”
她再次看向林恺乐:“乐乐哥哥,我想挑两张照片……”
林恺乐闻言,先是有些错愕,随即看到妹妹眼中那份澄澈的、不带任何阴霾的释然,他立刻就明白了她的用意。他脸上最后一丝不快也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带着宠溺和理解的微笑,他点了点头:“好。你决定就行。”
得到哥哥的支持,凌心蕊转回屏幕,指尖轻快地敲下: “刚刚和我哥商量了一下。你拍的那些照片里,图书馆那张我很喜欢,构图和光影确实很好!”
凌心蕊笑了笑,继续打字: “这样吧!给我一个你学校的地址。我哥说,不能白拿你的‘作品’,我会挑选几张合适的照片,还有我作品《星芒幻旅:小悠的星际使命》最新章节一并寄给你,就当是……迟到的重逢礼物,也谢谢你记录下那些瞬间。”
这不仅仅是一份礼物,更是一种高级的和解与告别。它肯定了对方才华中光明的一面,也为自己保留了风度与边界。
宋予白显然被这份突如其来的、带着尊重的善意触动了。回复慢了半拍,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的郑重: “好。我的地址是:海岚高中,高二(七)班,宋予白(收)。邮编是……谢谢你的礼物,我会好好珍藏的。”
“不客气。另外,我还有一个小要求。文章还未发表,收到后请独自阅读,不要外传,包括照片!那……再见。”
“再见。凌姐姐,林同学,祝你们一切都好。我保证不外传,也不会再偷拍,希望有机会重聚平安小区家属院!”
宋予白换回了小时候的称呼(凌心蕊比他大了2个多月,小时候也比他高!所以喜欢跟在她身后叫凌姐姐!而林恺乐当时在另一小学,仅见过几面,关系更浅,继续称林同学也合适)
对话,在一种平静而温和的氛围中,彻底结束了。
凌心蕊关闭了聊天窗口,感觉心里一块大石终于安稳落地。她拿起那个装着照片的纸袋,和林恺乐一起,就着书房的灯光,认真地挑选起来。
“这张舞台的,光影真好。” “嗯,图书馆这张,你低头看书的样子,很恬静。”林恺乐指着另一张评论道……
最终,他们选定了五张照片,并为每一张都找到了它最恰当的归宿与注解。
1. 第一张:宋予白拍下的图书馆侧影 凌心蕊在照片背面,用清秀的字迹写下: “给同为创作者的你: 愿我们都能用正确的方式,记录真正值得的风景。 祝笔锋画意,皆有所成。 凌心蕊 赠” 这张照片代表着对他才华的认可,以及对他未来的期许与共勉。
2. 第二张:演讲比赛舞台照 这张被他视为“初见”的照片,庄重地写下: “致宋予白: 一场特别的久别重逢。 愿你前程似锦,永远保持发现美的眼睛。 凌心蕊” 这张私人的照片,配上这段将过往重新定义的文字,是专属于他们之间的、最具分量的和解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