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关键的。”
“哦?那最关键的是什么?”
郑仪饶有兴致地问道。
“我觉得……可能是……基层的生态。”
郑浩斟酌着,说出了这个他思考已久的词。
“生态?”
“对,生态。”
郑浩的思绪渐渐清晰起来,话语也流畅了许多。
“我这两个月在临川,感觉最深的就是这个。”
“县一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但整个运行的‘生态’,和市里可能很不一样。”
“比如,人情关系网可能更紧密,更固化。很多事情,明面上的规则是一套,实际运行的潜规则是另一套。”
“再比如,一些部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可能更严重。就像……就像我接触过的县残联……”
郑浩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举这个例子,虽然略去了具体细节。
“表面上看,机构健全,人员齐整,工作报告写得天花乱坠。但实际上,可能根本没干什么实事,甚至成了安排关系户、吃空饷的地方。”
“这种‘生态’如果得不到改善,市级投入再多的资源,派下来再好的项目,也可能被层层截留、扭曲,最后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滋生新的腐败。”
郑浩越说思路越清晰,语气也带上了几分他这个年纪少有的沉静。
“我觉得,城投集团下去,不能只盯着具体的工程项目。”
“更要关注如何改善当地的政务环境、营商环境,如何打破那些僵化、低效甚至有害的‘潜规则’,建立起一套真正有利于发展、有利于老百姓的‘新生态’。”
“这可能比建几条路、盖几栋楼更难,但我觉得,也更重要。”
郑浩说完,轻轻舒了口气。
他不知道自己说的这些,在哥哥听来是不是太理想化,或者太过片面。
电话那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郑仪没有说话,似乎在认真思考弟弟的这番话。
过了好一会儿,郑仪的声音才再次响起,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许。
“嗯……基层生态……这个词用得很好。”
“你观察得很细,思考得也很有深度。”
郑仪的语气很认真,完全没有敷衍的意思。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非常关键,甚至可以说是城投集团向县区延伸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只注重硬件投入,忽视软件环境,确实容易事倍功半,甚至可能‘播下龙种,收获跳蚤’。”
郑仪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看来,让你去基层锻炼这个决定,是对的。这两个多月,你没白待。”
得到哥哥的肯定,郑浩心里踏实了一些,也涌起一股小小的成就感。
“哥,我只是瞎琢磨,说的不一定对。”
“不,你这个思路很有价值。”
郑仪肯定道。
“我会让城投集团在制定县区拓展方案时,把你提到的这个‘基层生态’因素充分考虑进去。要研究如何通过项目合作、制度建设、干部交流等多种方式,促进县区发展环境的优化。”
“这可能会是一个更长期、更复杂的过程,但必须要做。”
郑仪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深沉。
“小浩,你能从具体的事务中跳出来,思考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这很好。保持这种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也是最能发现问题、孕育解决问题智慧的地方。”
“你刚才说的,关于要面对现实、世界不总是理想化那些话,我也听进去了。”
郑仪的声音温和而有力。
“现实确实复杂,甚至有时候会很残酷。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