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个国家存在,和老兄弟契丹差不多下场,即便能恢复元气,那也是要在一百年后。
因此来自漠北的威胁基本已经解除,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日后难以来打秋风,这部分的长城边务就能够轻松许多,辽东之民可以放心种地,接下来只要重点看护营丘方向的辽河,监视高丽人,辽东之地就能够获得一份安宁。
这就是此次出战最大的意义,也是军队存在的唯一价值,保家卫国,让人民安居乐业,然后给国家上缴充足的赋税,国家才养得起军队,形成正向循环。
高殷个人的功名在其中,只是一朵不起眼的浪花,但由于是帝王泛起的涟漪,便注定要被人民铭刻在史书上。
“时漠北寒朔,胡尘蔽天,虏恃其骁骑,数为边患。帝乃韬神机于九重,奋天威于万里。旌旗所指,山川改容;鼓鼙所闻,草木皆兵。其料敌虚实也,若观火于重帷;其制胜庙算也,如运筹于指掌。”
“及至横野临戎,分麾决战。铁甲映日,玄戈耀星。驱雷车于瀚海,扬飙骑于龙庭。斩名王以衅鼓,俘酋豪而献俘。乃收兵振旅,凯歌入塞,边民箪食壶浆,欢呼震野。”
“昔周宣伐猃狁,汉武击匈奴,虽著勋于竹帛,犹疲民于转饷。若夫太宗之征,算无遗策而士不疲劳,赏不逾时而功皆核实。故能悬旌白狼之山,铭功玄菟之域。自兹厥后,毡裘之长,望塞门而叩颡;毳幕之酋,闻鼓声而股栗。岂非圣主威德兼隆,文武并用,致此殊勋哉?《传》曰:‘止戈为武’,太宗有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