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应付天保末年,国家府库资用不足,甚至要停止百官俸禄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情发生,高殷想了一个新办法,那就是“公廨钱”,也就是官府借贷。
此时国家各地都有放债的现象,而且通常都是高利贷,那既然是高利贷,为什么官府不能放呢?还有哪家的钱比朝廷多,拳头又比朝廷大呢?
因此高殷从国库拨出一笔专款,号做“公廨本钱”,这笔钱就分拨给各部门诸司,作为本金,让他们凭本事去放贷,放到多少、收回多少都是本事,而高殷则居中调配,收取固定的利息。
比如他放出一万匹绢,那就预定收回一万一千匹绢,一百万的钱,就收一百一十万回本,至于放出去,臣下各部门能收回两万还是三万,他就不多要了,只要这固定的一成利息。
而每个领取本金的部门也就有任务,要搞到至少的十一成利,多的就是他们自己的——只要官员有着权力,而没有良心的阻碍,那这就很轻松了。
“当然,这么一件事情,也需要主官来管着,我打算设立‘公廨典史’来主管此事务,每个衙署再设立一名‘捉钱令史’,专门负责各衙署的公廨事务,以充诸司、国库之用。”
高殷目光沉静,缓缓扫过殿中诸臣,唇角含着若有似无的笑意:“诸卿以为朕这番思量,可还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