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我儿(1 / 3)

七日、八日、九日……这些天,高洋一反常态,恢复了精神气,身穿天子衮冕,正常在晋阳宫接见朝臣、处理政务,看上去正是传统印象中的贤君英主,那个英雄天子,似乎又回来了。

不知道高家是不是有这个传统,到了时候,总是喜欢跟下一代说用人,此刻高洋就在跟高殷讨论用人之道,交代着他知道的人才:

“辛怀哲也走了啊。”

接到邺城传来的消息,高洋忍不住微微叹息。他的班底有一大部分是文襄皇帝的旧人,辛术在其中是佼佼者。

邺都的宫殿,是他和高隆之一起营建的,侯景叛东魏时,梁朝派萧渊明接应,也是辛术与清河王高岳共同击破梁军、俘虏萧渊明,后来侯景叛梁,征收江西的租税,又是辛术与率军渡河拦截侯景军队,烧毁侯景军百万石粮草,接着劫掠了三千户人家回下邳。

此后辛术统率十余州,任淮南行台,行台是魏晋开始出现、中央派出的临时性地方最高军政机构,类似于战区司令部。

齐国的行台一开始是不管理民事的,是高洋听说有刺史杀郡守,相当于高官铲除市长,于是下令对刺史级的处罚,先上奏朝廷,而刺史以下,就由行台先斩后奏,辛术也不客气,安州刺史、临清太守、盱眙镇将、蕲城镇将犯法,都成了辛术的刀下亡魂,也是从辛术开始管理民事,司令部又加了一个巡视组的职能。

之后侯景败亡,辛术也没闲着,招引安抚,前后有二十余州来归附,齐国因此吃了好大一块梁地,高殷的淮南屯田计划能够执行,基本都是建立在辛术搞来那么多地盘的辛苦上。

且他政治上做的最优秀的一件工作,是接纳了侯景部将郭元建的投降,从他那里得到了那块传国玉玺并献给了至尊,就是秦始皇开始用的,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那块,高洋拿着和氏璧在太庙里兴奋地向先帝们宣示天命。

这块玉玺两汉相传,又传魏晋,在西晋大乱时落入了刘聪手中,接着石勒灭刘曜、冉闵灭后赵,之后冉闵想向东晋求援,被晋将把玉玺骗回建康,这才回到了汉人正统的手中,其后历经宋、齐、梁,被侯景所得,又因为侯景的失败,回到了汉人建立的齐国手中,不得不说是一种天命。

高洋的皇位稳固,不说都是和氏璧的功劳,但刚上位不久就得到了它,也的确让人浮想联翩,觉得高洋是命中注定的天子。

辛术因为这份功劳被委以重用,不久之后被召入朝廷,任殿中尚书,接着又胜任吏部尚书。

邺城负责吏部选官职务的官员,知名的有四人,其中包含高澄、杨愔在内的三人各有优劣,唯独辛术取士以才器,循名贵实,无论新老、门阀高低、身份贵贱,都一定会按才能推举,而且非常公允,很被人们称赞推崇。

去年,高洋就让辛术推举一百名官员,参选的有两千人,被辛术选出来的人都很称职,没被选上的人也没有怨恨。

这种文武双全、哪哪都有所发挥的万金油人才,正是最好的辅政对象,可惜他居然死了,让高殷少了一个重要的帮手,高洋不得不为此惋惜。不过这也正常,辛术如今也六十岁了,什么时候走都很合理。

“其子辛阁卿,当任尚书郎,衡卿……”

高洋看向高殷,高殷连忙接话:“可以令其入我府中做参军。”

进入朝廷高官的开府担任职务,也是一条经典的出仕路子,高洋点点头:“这也算妥当。不过淮南的事情,汝就要再选一名大将了。”

高洋的班底其实很受限,他为了表示自己是文襄的继承者,也是争取到他们的支持,必须要用文襄旧人;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继承人没能安顿好他们,他们也可能会转移投靠其他人。

一面是鲜卑晋阳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古人看我玩原神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农民将军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如何拯救德意志 中国古代名人传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