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隐喻(2 / 3)

民女性崇佛的主要目的是为家庭与亲人祈福,因此她们积极的参加写经诵经、持斋戒斋、造像等容易实践的佛教活动,乃至有紧密的女性佛社组织。

女性的造像活动也远远比男性活跃,因为这个时代的生产力与科学技术低下,哪怕是健壮的成年人,也避免不了瘟疫等因素带来的重病,就更不用说体弱的孩童们了。

这个时代,人们的成长过程里,总是有家人亲戚得了重病不治,这个时候,佛教的宗教力量就能延伸,治好了是佛主显灵,治不好是因果报应,郑春华、高殷幼时都曾得过疾病,接受过僧人的祈福,某种意义上,佛教承担了这个时代并不健全的医学对人们的关怀需要,有时候需要赈济灾民,各地的郡望世家也会和僧人们一起合作。

所以多为女性僧侣的妙胜寺虽然正面的政治力量不如旧时的七帝、如今的合水,但在女性群体中的影响也十分强大,历史上高殷的正妻李难胜在高殷死后被迫出家,就是在妙胜寺落的发。

不仅是郑春华,高殷的母后李祖娥、大小堂姐也都可以通过妙胜寺联系起来,以她们四人为核心,形成一个贵族上层的女性佛社群体,去压制娄太后的部分影响力。

即便是娄昭君自己,也是非常崇佛信佛的,一旦她在这里迷糊了些许,就会对她个人的形象有着巨大的打击。

即便她自己不迷糊,那她身边的宫人呢?女仆呢?多数都是没有文化的愚妇,娄后的重要性绝对比不过她们的丈夫子女,宗教与辑事厂的力量结合在一起,就能反向渗透娄太后的身边人。

高殷将郑春华放在腿上,两人依偎在一起,他清点腹中的故事,供郑春华挑选:“此前白蛇的故事你很喜欢,我写下来,还有一个叫倩女幽魂的,也很有趣……”

高殷将自己知道的一些与佛教相关、或者本身足够好玩的故事念出,宫人在一旁抄录,最后由郑春华抉择,整理出一份新的志人小说集,专供女性阅读。

之后高殷又与郑春华讨论着,将三国演义再度魔改。

三国演义热度已经在邺城中铺开,正朝齐国边缘缓慢扩散,一部分是蹭了佛教热度,以及用了新潮的转世轮回设定。

而今已经是携民渡江的情节,也对应了现实里高欢用诈力取得六镇边民信赖的事实,只是高殷修改为了刘备靠仁义所得。

赤壁之后,就是刘备取荆州,甘露寺,入蜀中的故事,此前的军争戏份太多,不适合女子观赏,在这里也要修改。

高殷将孙策设定为项羽转世,从西楚霸王转生为江东小霸王,那虞姬自然是他的妹妹,弓腰姬孙惠了。

孙尚香是民间戏曲的称呼,孙惠则是高殷给她取的新名字,一来这样伦理关系就乱了,前世的夫妻今世为兄妹,因为刘备的设定是刘盈转世,孙惠嫁给刘备,就是嫁给前世仇人之子,且项羽曾经说过要烹杀刘邦的父亲,那他今生的父亲就死在刘家人手中,前世的身份他比刘备高一辈,因此他死后刘备才来到江东,又接手了他的妹妹和荆州这块地盘。

这里面带着强烈的政治隐喻,孙惠这个名字,高殷可不是乱取的,因为刘备影射的是高欢的豪侠面与早年的落魄经历,因此对应的妻子就是刘备早年的妻妾,甘、糜两夫人,甘氏名作甘琰,糜氏名作糜昭,而此前提到过曹操将蔡琰赎回的事情。

蔡琰就是后世俗称的蔡文姬,本该字为昭姬,后来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因此琰、昭二字就是影射改名的事情,也就是说甘琰、糜昭合在一起,就是娄昭君的指代,恰好刘备就曾接受过糜氏的资助,与现实中高欢接受娄氏资助是一样的。

那么甘琰、糜昭的经历是什么呢?是携民渡江的时候,曹军将至,不得已而投井。

而刘备因此无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从龙族开始打穿世界 如何拯救德意志 太后娘娘请开门,奴才来请安了 抗战:我能读心,你拿什么赢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大明:我是朱标他舅 中国古代名人传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古人看我玩原神 农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