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关战役的情节。在那场著名的战役中,希腊人正是采用此计,成功袭击了登陆的波斯人,使得敌军阵型陷入了彻底的混乱。
而最后一组人,则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他们力主采取外交手段,振振有词地声称:“我们应当派遣一个代表团前往舰队。告知他们主力部队已然战败。这想必会让他们心生退意。要知道,他们前来此地,本意是增援军队,而非与我们拼死一战。”
亚历山大思索再三,发现这最后一个选择对他而言最具吸引力。
他不仅坦诚自己已然厌倦了无休止的战斗,而且如此一来,还能巧妙地利用手中那一万一千名希特军队作为人质,占据有利地位。
于是,他当机立断地下令:“派遣一艘船,以贵宾之礼载着凯特勋爵。让他前去觐见舰队指挥官,将此地发生的一切如实转达。而后,邀请指挥官上岸,进行谈判。”
亚历山大之所以如此下令,心中丝毫不担心凯特勋爵会借机逃跑,因为那样做实在太过丢脸。
凯特勋爵身为亚历山大的战俘,被委以信使的重任,前去商讨赎金条款,众人自然期望他能如约归来,直至赎金支付完毕。
毕竟,违背这一约定,定会招致众神的愤怒。
事实上,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便有一个与此相关的有趣小故事。
在某次战役中,迦太基人俘获了一位罗马将军,并将其送往罗马,要求罗马投降。
罗马元老院理所当然地否决了这一提议。然而,这位前来传递消息的将军,尽管遭到元老院同僚的苦苦恳求,却依旧决然离去,并未留下。
因为他深知,留下便意味着违背誓言,必将激怒众神。最终,他心甘情愿地回到迦太基,在那里遭受了可怕的折磨,直至死去。
由于他这英勇且坚守誓言的行为,数个世纪以来,他一直被罗马人尊崇为德高望重之人。
亚历山大虽说并不认为凯特勋爵能有这般高尚的品德,但至少他对这个人有着一定的信任,愿意交付如此一个小小的任务。
更何况,即便凯特勋爵真的逃跑了,他手下的囚犯之中,也并非仅有这一位贵族。
所以,除非增援的希特人甘愿舍弃众多贵族,而后以武力强行征服侯爵,否则亚历山大坚信,此事完全可以通过谈判,在谈判桌上妥善解决,而非诉诸残酷的战场厮杀。
正是怀揣着这样的想法,亚历山大赶忙向凯特勋爵提出了这一建议。
凯特勋爵对着诸神郑重发誓之后,很快便点头答应下来。
“我虽不确定公爵会派谁来指挥这支救援部队,但我敢断定,那必定是一位身份极为高贵之人。我相信,他定能代表家族进行谈判。只是……领主对他的儿子极为宠爱……叹息。”
凯特勋爵这最后一句话背后所隐藏的深意,并不难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