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盛帝在煜王府守到孩子们安睡,天光大亮后才起驾回宫。
他面色阴沉,眼底酝酿着风暴,一回宫便立刻下令,命大理寺、刑部联手,彻查昨夜煜王府遇刺一案,限期破案。
圣旨一下,满朝文武皆胆战心惊,私下里议论纷纷,怀疑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安王慕容安。
毕竟,煜王如今风头正盛,又得了三个皇孙,对嫡出的安王威胁最大,他有充分的动机行此险招。
慕容安在朝堂上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探究和怀疑的目光,又惊又怒,扑通一声跪在金銮殿上,声音带着冤屈:“父皇明鉴!此事绝非儿臣所为。儿臣再蠢钝,也知在此风口浪尖上行此大逆不道之事,无异于自掘坟墓。这纯属污蔑,求父皇为儿臣做主!”
明盛帝高坐龙椅,审视着安王,心中亦是疑虑重重。
理智上,他也觉得安王不至于如此鲁莽,但情感上,安王的确是此案最大的受益嫌疑人。
想起这个嫡子多年来政绩平平,甚至屡出差错,对比刚刚认回却文武双全、又接连诞下三皇孙的顾玄煜,
他心中的天平早已倾斜。
若非顾忌嫡庶礼法和朝局稳定,他或许早已属意煜王。
册封顾玄煜为太子。
“既然你口口声声说冤枉,”明盛帝声音听不出喜怒,“那朕便给你一个自证清白的机会。此案,就交由你主理,联合大理寺一同查办。若真凶果真另有其人,你便洗脱了嫌疑;若查不出来,或者……”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你就难逃悠悠众口。”
慕容安心中一凛,知道这是父皇的考验,也是将他架在火上烤,心里愤恨却不得不叩首领旨:“儿臣……遵旨。定当竭尽全力,缉拿真凶,以证清白。”
他抬头看着顾玄煜,很后悔没有早点杀了他。
这么多年他和凌王明争暗斗。
他回来就想直接摘果子?
休想!
他做不成太子,他慕容玄煜也休想。
张国公见状,也连忙出列为外甥辩解,朝堂上一时间充斥着安王一系官员自证清白的声音。
因暂无实证,明盛帝也无法深究,但将查案之责交给安王本身,就只能暂时搁浅。
后宫之中,张皇后听闻朝堂上的风波和皇上对安王的施压,气得摔碎了一套最喜欢的茶具。
她心里清楚,儿子再急切,也不会在此时用如此拙劣的手段授人以柄。
肯定是萧贵妃那贱人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