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
“不了。”
赵海川打断他,拿着自己的小本子下了车,“今天看了不少问题,我得整理一下思路。”
“多谢关县长陪我跑了一天。”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向了宿舍楼。
关正阳站在原地,看着赵海川的背影,手里的核桃咯吱一声,被他生生捏碎了。
周日,清晨。
丰台县委宿舍。
赵海川已经醒来,站在窗边,望着这座逐渐苏醒的县城。
昨天关正阳的失态,他看得一清二楚。
这就够了。
水面之下的暗流,自会有更强大的力量来搅动、来清算。
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上午九点,办公室。
赵海川正在翻看丰山县的财政报告,红色的保密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正在给他续水的秘书常晓雯手腕微微一抖,但很快恢复了镇定。
她放下水杯,快步走到赵海川身边,低声提醒。
“书记,省委组织部的专线。”
赵海川放下手里的报告,眼神没有丝毫波澜。
他拿起话筒。
“你好,我是赵海川。”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的声音,不容置疑。
“海川同志,我是省委组织部的李伟昌。”
“请你立即到省委来一趟,有重要谈话。车牌号是...”
“好的,李部长,我马上出发。”
赵海川平静地挂断电话。
他抬头,对上常晓雯询问的目光。
“晓雯,去省城。”
“车已经备好了。”
常晓雯没有问任何问题,转身就向外走,脚步冷静。
赵海川看着她的背影,心里点了点头。
是个好苗子。
省委组织部,部长办公室。
被称为李部长的中年男人亲自给赵海川倒了一杯茶。
“海川同志,坐。”
“谢谢部长。”
李伟昌没有绕弯子,开门见山。
“你在荣阳的担子很重,干得不错。”
“白凯旋那摊子事,牵连甚广,你处理得有章法,稳住了大局,没有出乱子。这是大功。”
赵海川捧着茶杯,没有说话,静静听着。
“调你去丰山,是对你的一个考验。”李伟昌看着他,“关正阳是丰山的地头蛇,关系网复杂。”
“让你去,就是想看看,面对这种局面,你怎么打开工作。”
“你没有急着动手,而是先看先摸底,这个节奏把握得很好。”
他笑了笑,意有所指。
“昨天周末调研的事,省里也知道了。”
“有静气,有章法,不错。”
“说明你在荣阳的历练,让你成长了。”
赵海川心中了然。
原来,昨天的调研,不光是关正阳在考他,更是省里在考他。
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更高层级的注视之下。
“部长过誉了,我只是做了该做的工作。”
“谦虚了。”李伟昌摆摆手,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海川同志,鉴于你在荣阳县扭转乾坤的政绩,以及在丰台县短期内展现出的沉稳格局,经省委研究决定,并报请上级同意,决定给你压更重的担子。”
他停顿了一下,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调你到国家发改委,担任产业政策司的副司长。即刻赴任。”
轰!
尽管心里早有预感,但当这几个字真正砸下来的时候,赵海川的脑子还是嗡了一下。
发改委...产业政策司...副司长!
从一个正处级的县委书记,一步跨到了副厅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