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带来的诺贝尔奖灵感
这位印度首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重大发现,竟然始于一次观鸽子的日常。
1921年在前往英国的轮船上,拉曼被地中海的蔚蓝海水吸引,突然联想到:\"这蓝色和我在神庙里看到的鸽子脖子颜色好像!\"
这个看似天马行空的联想,却成为他科学探索的起点。
于是他开始随身携带各种玻璃瓶装海水,搞得船上服务员以为他是卖假药的。
他的奇怪举动引起了周围人的误解,但他毫不在意。
最搞笑的是,他后来在实验室用酒精灯煮海水,差点把整栋楼熏成海鲜市场,被校长警告\"要研究海鲜请去厨房\"。
校长无奈的警告,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和投入。
\"最不务正业\"的教授日常
拉曼在加尔各答大学任教时,以\"不按课表上课\"闻名。
他常常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世界中,忘记了教学的任务。
某天他沉迷光学实验,把整整三班学生晾在教室,直到看门人提醒\"教授您再不去上课,学生就要把实验室拆了\"。
看门人的提醒,才让他从实验中回过神来。
还有次他带着物理系学生集体翘课,跑去围观街头艺人的眼镜蛇表演,美其名曰\"研究生物声学振动\"。
他总是能找到各种看似合理的借口,带着学生去做一些与课程无关的事情。
结果被蛇追得满街跑,成为当年校园十大经典画面。
这场闹剧,成为了校园里流传的经典故事。
与英国殖民政府的\"斗智斗勇\"
这位耿直boy曾在总督府晚宴上,当众拆穿英国官员的伪科学言论,说对方\"连折射和反射都分不清\"。
他的直言不讳,让英国官员下不来台。
当殖民政府要求他停止\"非实用研究\"时,他反手就给学生布置作业《计算英国国旗在印度阳光下褪色的量子效率》。
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殖民政府的不满。
气得总督秘书直跳脚。
总督秘书的愤怒,也反映出拉曼的举动给他们带来的困扰。
最绝的是,他申请科研经费时在用途栏写\"购买更多鸽子做对比实验\",审批官批注:\"建议改行开动物园\"。
审批官的批注,充满了调侃和无奈。
诺奖得主的\"接地气\"生活
获得诺贝尔奖后,拉曼坚持每天亲自去菜市场讨价还价,称\"这是最好的脑力训练\"。
他认为生活中的琐事,也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他家的实验室堆满锅碗瓢盆,因为\"厨房是最好的光学实验室\"。
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的奥秘。
——曾用酱油瓶演示折射定律,用蒸米饭的热气研究光散射。
他用这些常见的物品,进行着科学实验。
当英国皇家学会邀请他访问时,他要求对方准备\"和加尔各答路边摊同等辣度的咖喱\",结果把半个学会的院士辣进医院。
他对咖喱的执着,让英国皇家学会的院士们吃尽了苦头。
实验室里的\"疯狂实验\"
拉曼的实验室总是充满各种奇怪装置,比如用自行车铃铛改装的声波探测器。
他总是能想出一些独特的创意,来满足自己的研究需求。
有次他试图用教堂管风琴模拟分子振动,结果把整栋楼的玻璃震碎,被神父追着跑了三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