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二事变”
,自己舍身去西安,坚定地陪在委员长身边,那份赤胆忠心,如今正结出丰硕的果实。
跟那些骑墙观望,甚至三心二意的人比起来,自己的表现简直是皓月当空!
非常显眼!
何敬之,夫人在给委员长的信里有一句话“南京城内戏中有戏”
这戏中戏里就有何敬之的角色。
戴笠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这位党国元老,一念之差,急于动武的举动终究落入了委员长的法眼。
可惜了,经此一事,他在委员长心中的地位必然一落千丈,日后处境只会愈微妙。
这再次印证了他心中铁律:忠心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心!
但自己的‘忠心’得到了回报!
委员长已经明确,未来的重心就在这中日军事的生死较量上。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情报、特工、敌后破坏、渗透策反……这些他戴雨农最拿手的领域,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手!
他的权势,他的复兴社(军统),必将如藤蔓般在战争的硝烟中疯狂滋长,触及每一个角落!
然而,战场上的坏消息像冰冷的大雪,不断覆盖武汉的上空。
日军气焰嚣张,竟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
!
这狂悖之言让整个统帅部气压低沉,委员长更是连日阴郁,雷霆之怒随时可能降临。
值此危局,任何一点亮光都弥足珍贵。
就在这时,津塘站的电报,如同黑暗中接连擦亮的火柴,不断传来!
成功刺探日军华北方面军调动部署;策反伪军小股部队阵前倒戈,截获军需;甚至在津塘占领区,刺杀了重要的日本人和汉奸……这些捷报虽非扭转乾坤的巨胜,却在节节败退的颓势中,显得格外耀眼,像一剂强心针注入统帅部。
戴笠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他亲自坐镇电讯处,一封封来自津塘的捷报,都被他精心提炼、润色,第一时间呈送委员长官邸。
他知道,委员长此刻太需要这样的消息了——这证明着抵抗的力量,证明着敌后并非铁板一块,更证明着他戴笠领导下的复兴社在关键时刻能挥作用!
果然,回报很快就到了。
“雨农!”
侍从室打来的电话里,委员长那带着浓重宁波口音的嘉许清晰可闻,“津塘方面,做得好!
你们在敌后,屡建奇功,提振士气,功不可没!
要继续努力,不惜一切代价,打击日寇气焰!
党国需要一百个津塘站!”
“是!
卑职谨遵委座训示!
定当肝脑涂地,不负委座厚望!”
戴笠握着话筒,身体站得笔直,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
放下电话,他踱步到窗前,望着长江上繁忙却压抑的船只,胸中一股豪情激荡。
他转身,目光扫过肃立的下属,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委座亲自嘉奖!
津塘站全体同仁,记大功!
对吴敬中电令嘉奖,津塘站全体犒赏加倍!”
他顿了顿,眼神锐利如鹰,“告诉他们,这仅仅是开始!
我要更大的成果,更响亮的捷报!
让委座看到,在这烽火连天的战场上,我复兴社的弟兄们,才是真正的中流砥柱!”
办公室内一片肃然,只有戴笠踱步时军靴叩击地板的轻响。
吴敬中,鸡鹅巷时期的元老了,对党国热忱!
更对自己一直忠心!
最重要的是他是建丰的同学!
必须大力提拔重用!
他心中飞快地盘算着:津塘的成功,不仅稳固了自己在委座心中“忠勇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