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几不可察地勾了一下,淡淡“嗯”了一声,却没再多说什么。
另一边,温珣费了半天劲,也没彻底劝住唐幼宜和徐星曜。两人越吵越上头,干脆拍着桌子约定,晚自习后去操场比跑步分胜负。消息一传开,下课铃刚响,全班大半同学都涌去操场看热闹,把跑道围得水泄不通。
谁知这热闹才开个头,教导主任就循着动静赶了来,当场把人群驱散。唐幼宜和徐星曜也没能逃过惩罚,被勒令绕着操场跑五圈,才算平息了这场小风波。
一周的课程在接连的小插曲里过得又惊又喜,转眼就到了周末放学时刻。看着同学们兴高采烈收拾书包的模样,陶苏却提不起半点回家的兴致——如今的家,早已没了从前的温馨模样。
一年前,父母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妈妈执意要带走妹妹陶芯,可陶苏才是那个最想跟着妈妈的人。那段日子,父母的电话里满是抚养权的争执,那些尖锐的话语,像细刺一样扎进她心里。
最终,爸爸争到了姐妹俩的抚养权,她们还是留在了这个家。可妈妈离开后,一切都变了。
没了母爱的滋养,家变得冷清又压抑,陶苏也渐渐封闭了自己,不再愿意和旁人多说一句话,就连和爸爸、妹妹的交流,也多半只围绕着学习。
陶苏租的房子在六楼,没电梯,每次回家都得爬楼梯——下楼轻快,上楼却要歇两口气,累得腿发麻。
掏出钥匙推开门,客厅和厨房又换了模样。父亲总趁着空闲捣鼓这些,今天换个橱柜门,明天改个墙面颜色,试图用这些变化填补家里的空缺,可那份冷清,却怎么也填不满。
刚踏进客厅,旁边妹妹陶芯的房门就“咔哒”一声开了。“姐姐,你回来啦!”10岁的陶芯穿着一身粉嫩的睡衣,个子小小的,脸上挂着甜甜的笑,一蹦一跳地跑了过来。陶苏脸上露出一丝柔和的笑意,从书包里掏出特意带回来的零食,分给了她。
父亲要到晚上六点才下班回家。晚饭时,陶苏依旧话少,父亲问一句,她便简单答一句,大多是“还好”“还行”“都懂了”,说完就低头扒拉饭菜,再也没多余的话。餐桌旁的空气,总在几句简单的问答后,又陷入沉默。
但父亲的爱,早已细腻地填满了母亲离开后的空缺。陶苏高中的第一个开学礼,是父亲送的一部智能手机——特意选了她喜欢的浅色系,说是方便她在学校联系家里、查阅学习资料。
拿到手机的那天,陶苏偷偷欢喜了好久,指尖反复摩挲着光滑的机身,心里暖融融的。
周末返校回到宿舍,陶苏试着和室友们分享学校里的趣事:徐星曜和唐幼宜的拌嘴、温珣的温柔、还有徐星野帮她讲题的片段。
聊着聊着,她发现高中的同学们都格外友善,那些小心翼翼的顾虑,好像也在欢声笑语中悄悄消散了。
陶苏忽然明白,过去的遗憾和伤痛终究会成为过往,与其困在回忆里,不如珍惜当下的温暖。未来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