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在太阳系外围的关键节点,保持最高戒备。
在上海的外滩,庆祝方式更加亲民。
孩子们在父母的带领下,体验着各种科技互动设施。
一个小女孩将手放在基因检测仪上,屏幕立刻显示出她优化后的基因序列,标注出所有遗传性疾病已被修复的位点。
“这意味着你可以活到两百岁以上哦,”
志愿者温柔地解释,女孩睁大眼睛,似懂非懂。
然而在这些欢声笑语中,细心的人会现一些不寻常的细节:所有公共机器人的待机画面都显示着“文明守望日”
的徽标;地铁站的广告屏在循环播放应急避难指引的简化版;甚至儿童游乐场的设施都暗含了基本的生存技能训练。
中午时分,联邦大会堂内正在举行地球联邦大会。
“……我们治愈了疾病,改造了环境,统一了星球,走向了星空,”
地球联邦主席王文渊站在讲台上,声音通过实时传遍世界,“但是朋友们,我们真的准备好面对星空深处的一切了吗?”
在全息投影中,火星殖民地总督、木星能源矩阵总工、柯伊伯带科研站长等人依次言。
他们分享着各自的成就,但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带着某种克制。
与此同时,在地下三百米的应急指挥中心,另一场会议正在同步进行。
“面壁计划能耗在过去五年增长了4oo,”
能源部长指着全息图表,“按照这个趋势,即使戴森云一期完成,也只能再支撑三十年。”
联邦防御部长接话:“‘远望号’最新传回的数据分析显示,那些死寂文明的科技水平普遍达到甚至过了我们现在的程度。”
张诚静静地听着,手指在桌面上无意识地画着某个复杂的几何图形。
当所有人的目光投向他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们需要在二十年内,完成技术代际的跨越。”
傍晚,庆典进入高潮。
整个地球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舞台。
无人机群在各大城市上空组成动态图案:从万里长城到金字塔,从自由女神像到火星基地,人类文明的标志性建筑在夜空中依次展现。
最后,所有无人机排列成一个简单的数字:5o。
民众以为这代表着建国13o周年减去8o年历史,纷纷为此创意鼓掌。
只有少数人明白这个数字的真正含义——那是倒计时。
在上海中心大厦顶层的旋转餐厅,一群年轻人正在举办派对。
他们中有的刚在月球完成地质勘探,有的在“望舒”
研究所参与维度通讯研,有的是星际舰队最年轻的舰长。
“为下一个五十年干杯!”
有人举杯高呼。
在欢乐的气氛中,负责“黯光”
计划的工程师唐明月悄悄走到露台边缘。
她看着脚下璀璨的城市,手中不自觉地把玩着一个微型戴森云模型。
“我们能在那之前完成‘黯光’吗?”
不知何时,苏星河也来到她身边,手里端着未曾动过的酒杯。
唐明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的维度通讯,能确保在‘那个时刻’来临前,把警报传遍整个太阳系吗?”
两人沉默地看着远方,那里的无人机正变换成地球被一道透明护盾包裹的图案——那是“面壁计划”
的象征。
民众在欢呼,而他们知道,那护盾之外是何等冰冷的黑暗。
夜深了,庆典的烟花表演达到顶点。
张诚拒了晚宴,独自登上中央电视塔的观景台。
从这里望去,北京城是一片光的海洋,全息投影在空中交织出绚丽的图案。
他打开个人终端,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