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才逼我们必须跳出‘建造’的思维,转向‘培育’和‘引导’。”
她从容不迫地解释,“我们不需要每个单元都完美无缺,我们需要的是系统级的鲁棒性。
通过‘灵网’和专门优化的群体智能ai,让它们像一个级生命体一样,自我修复、自我优化、自我复制。
至于稳定性……”
她顿了顿,目光锐利,“依靠少数关键节点的刚性结构,其脆弱性远高于一个可以动态调整、具有无限冗余的分布式网络。
我们要拥抱复杂性,而不是畏惧它。”
她的视野早已越了单纯的技术实现,更着眼于整个计划对基础科学、材料工业、人工智能乃至社会结构的全方位拉动。
在她身上,可以看到王磊那样驾驭宏大工程的魄力,却又融合了属于数字原生代的、对分布式系统和智能算法的深刻理解。
在她的强力推动和缜密论证下,“逐日”
计划虽然争议巨大,却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整合着跨领域资源,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技术瓶颈,分解为可攻克的具体课题。
……
而在远离金城的联邦星际舰队深空模拟作战中心,一场高强度的电子对抗演习刚刚结束。
年轻的指挥官周锐,从模拟舱中跨出,动作流畅而稳定,额头上只有一层细密的汗珠,显示着刚才那场“战斗”
的激烈程度。
在刚才的演习中,他指挥一支小编队的“利剑级”
侦察舰,在模拟的、充满引力陷阱和电磁乱流的柯伊伯带复杂星域,成功突破了由资深ai指挥官“守卫者”
控制的、三倍于己的防御舰队,并完成了对“敌方”
核心节点的战术标记。
他的战术报告即将呈送舰队高层。
报告中详细阐述了他如何利用小行星的阴影进行潜航,如何精准计算引力弹弓效应实现非常规机动,如何主动诱冰晶尘埃云局部放电制造干扰,以及最终如何指挥分散的舰艇,像蜂群一样协同起致命一击。
这份报告,与其说是战术总结,不如说是一篇关于未来信息化、分布式、智能化星际作战的宣言。
周锐的脸上还带着些许未脱的稚气,但那双眼睛却冷静得像深空中的冰核。
他们这一代指挥官,成长于地球统一后的相对和平时期,却是在最严酷的模拟战争环境和“远望号”
传回的残酷现实警告中淬炼出来的。
他们对战争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舰炮的射程和装甲的厚度,而是更注重信息权的争夺、环境因素的极致利用、以及去中心化网络下的协同与生存。
……
张诚站在研究院主塔顶层的办公室里,巨大的落地窗外,是金城渐次亮起的、象征着秩序与生机的万家灯火,与头顶那片深邃莫测、隐藏着无限可能与威胁的星空。
他的个人终端上,分屏显示着“薪火堂”
里功勋者们欣慰的笑容,苏星河在实验室里的狂热专注,唐明月在指挥部里的自信挥洒,以及周锐在模拟战结束后的冷静复盘。
他的手指划过冰凉的玻璃,目光在这些动态的画面上久久停留。
他看到了欧阳倩、陈浩、王磊他们的烙印——扎实、严谨,如同磐石,一步一个脚印,将虚无缥缈的幻想,夯实为可供攀登的阶梯。
他们是文明的基石。
他也看到了苏星河的特质——敏锐、叛逆,思维如同脱缰的野马,却能踏出一条通往未知的捷径。
他看到了唐明月的视野——宏大、系统,善于将复杂系统玩弄于股掌,整合资源,创造新的范式。
他看到了周锐的风格——灵活、精准,在极限压力下寻求最优解,将战争升华为艺术。
这是文明血脉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