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某种特定的、涉及高维空间的共振频率瞬间释放,在指定坐标制造一个持续时间极短的“维度遮蔽场”
。
行动方案被反复推演、优化,最终确定为“阿尔法-1”
测试。
目标:对“阴影-o1”
进行一次持续时间不过1o纳秒的“维度遮蔽”
。
目的:
验证能力:测试“静默探针”
是否真的能对“肃清者”
级别的探测器产生可观测的干扰效果。
评估反应:观察“阴影-o1”
在遭遇这种前所未见的、来自维度层面的干扰时,会作何反应。
是无视?是警觉?是追踪干扰源?还是……直接召唤更高级的存在?
获取情报:记录“遮蔽场”
作用期间,“阴影-o1”
任何可能的信息泄露或防御机制启动的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宝贵数据。
风险极高。
这无异于在沉睡的巨龙耳边扣动扳机,哪怕声音再轻微,也可能招致毁灭性的反击。
但这也是在绝望的黑暗中,人类唯一能主动采取的、可能扭转认知劣势的行动。
行动在绝对保密下进行。
知情者被限制在最小的核心圈内。
经过严格伪装的“静默探针”
被拆解,混入一批前往柯伊伯带“定海神针”
空间站的常规资源补给物资中,由一艘外表毫不起眼的无人货运飞船运送。
在柯伊伯带外围,一个预先选定、远离“阴影-o1”
常规巡逻路径的隐秘空域,一座小型、自动化的前沿平台上,“静默探针”
被重新组装、激活,并进入待命状态。
整个平台由高度智能的ai控制,与后方的通讯采用单向、延时、且经过多重跳转的量子加密信号,最大程度减少被追踪的可能。
虚拟战略指挥中心(vs)内,气氛比月球背面的真空还要冰冷。
张诚、陈思远、安德森将军,以及少数几位核心决策者,以意识投影的形式聚集于此。
巨大的星图上,“阴影-o1”
那代表不祥的红点,正按照预测的轨迹,缓缓移向预设的“测试区”
。
“目标即将进入有效作用范围。”
“探针能量储备完成,晶体阵列共振稳定。”
“所有监测浮标就位,进入最高灵敏度数据采集模式。”
“倒计时……1o……9……”
每一个数字的跳动,都仿佛重锤敲击在众人的心脏上。
这是一场豪赌,赌的是人类对维度科技的初步理解,赌的是“肃清者”
可能存在的认知盲区,赌的是那微乎其微的、不被立刻毁灭的可能性。
“……3……2……1……激活!”
没有震耳欲聋的爆炸,没有璀璨的能量光束。
在遥远的柯伊伯带边缘,那台冰冷的“静默探针”
内部,幽蓝色的晶体阵列骤然亮起,释放出的却不是可见光,而是一种扭曲了周围空间本身的、无形的能量脉冲。
这脉冲以越光的度(在更高维度的层面),精准地命中了正在滑行的“阴影-o1”
。
在持续仅仅73纳秒的时间里,以“阴影-o1”
为中心,半径约一百公里的球形空域,其信息传递能力被瞬间“掐断”
了。
vs的主屏幕上,代表“阴影-o1”
信号特征的所有曲线——引力扰动、可能存在的微弱背景辐射散射、时空曲率映射——如同被一把无形的快刀齐刷刷地切断,跌落至背景噪音水平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