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止专业。
“陈院长,孙教授,张教授欢迎来到马德里!”
协调人员上前一步,用流利的英语问候,并与其他代表团成员一一握手,“车辆已经准备好,将直接送各位前往下榻的酒店。”
流程顺畅,衔接紧密。
一行人乘坐组委会安排的专车,驶离机场。
沿途,马德里的城市风光在车窗外掠过——不同于北京的大气磅礴和现代感,马德里的建筑色调更显温暖,充满了历史感和南欧特有的慵懒风情。
阳光炽烈,天空湛蓝如洗。
下榻的酒店位于马德里国际会展中心附近,是一家知名的五星级酒店。
这里已然成为了大会代表们的聚集地,大堂里随处可见挂着胸牌、不同肤色的学者在交谈、办理入住。
空气中弥漫着多种语言,一种国际化学术会议特有的氛围已然形成。
中国代表团的房间早已预定好。
张诚被安排在一个安静的行政套房,视野开阔,设施齐全。
赵伟迅检查了房间,并将张诚的行李和个人物品安置妥当。
安顿下来后,陈副院长召集代表团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确认了接下来几天的行程、注册事宜以及各自报告的时间地点。
“张诚,”
陈副院长看向他,语气中带着关切和信任,“你的大会报告被安排在第六天下午,主会场。
时间很充分,你按自己的节奏准备就好。
有什么需要,随时让赵助理联系会务组或者我。”
“谢谢陈院长,我会准备好。”
张诚点头回应。
对于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讲什么,张诚在出前就已有了清晰的规划。
重复黎曼猜想的完整证明细节并非必要,因为相关的预印本和北京会议的实录早已传遍学界。
这是一个更好的机会,向更广阔的数学界,系统地阐述他创建的“历史层积动力学”
理论本身。
他决定,这场一小时的报告,将更侧重于框架的哲学背景、核心思想的起源、理论结构的优美性与普适性潜力,以及它可能为其他数学分支(如代数几何、表示论、数学物理)带来的新视角和工具。
他会选取框架中几个关键而优美的定理作为示例进行深入讲解,并分享他在构建这一理论过程中的思考方式与学习心得。
这更像是一次关于“数学创造”
本身的分享,而不仅仅是一个具体问题的解答。
接下来的两天,是大会注册和开幕前的自由交流时间。
马德里街头和酒店里,随处可见世界各地的数学家。
张诚的出现,自然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和窃窃私语。
但他深居简出,大部分时间都留在房间或酒店的商务中心,进一步完善他的报告幻灯片和讲稿,偶尔会在赵伟的陪同下,在酒店附近的公园散散步,调节一下状态。
中科院代表团的其他成员则活跃许多,积极参与会前各种小范围的研讨和交流,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老朋友重逢,结识新朋友,气氛热烈。
马德里的阳光灿烂,城市的节奏悠闲。
但在这种表面的平静下,一股关于数学、关于一位年轻天才、关于一项即将揭晓的最高荣誉的暗流,正在悄然涌动。
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八月二十三号,国际数学家大会正式拉开帷幕的那一刻。
张诚置身于这片逐渐升温的学术氛围中,内心却如同他准备讲述的理论框架一样,结构清晰,沉静而深邃。
他准备好了,在这个世界数学的最高讲台上,再次展示来自东方的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