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这两个词组同时撞入眼帘时,他如同被一道电流击中,整个人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卧槽!
!
!”
一声惊呼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格外响亮。
他几乎是扑到电话旁,手指颤抖着拨通了他的导师,一位菲尔兹奖得主的电话:“老师!
出大事了!
天大的事!
张诚!
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就在《数学年刊》上表了!”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院长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惊醒,电话那头是他负责学术情报收集的助手,声音因为极度的激动而语无伦次:“院长!
快!
快看《数学年刊》网站!
炸了!
彻底炸了!
张诚研究员……他……哥德巴赫!
证明了!”
院长瞬间睡意全无,心脏狂跳。
他一边用肩膀夹着电话,一边飞快地打开床头的平板电脑。
当那篇论文的页面加载出来时,他倒吸一口凉气,对着电话吼道:“立刻通知所有在京的学部院士、学术委员会成员!
紧急会议!
立刻!
马上!
还有,马上报告院党组和院领导!”
力量的汇聚
消息如同野火燎原,在寂静的深夜,通过电话、短信、微信、内部邮件系统,以前所未有的度,在中国顶尖的学术圈层和相关部门中疯狂蔓延。
中科院院长是在家中熟睡时被办公室主任的紧急电话叫醒的。
听完简要汇报后,他沉默了几秒钟,只说了两个字:“开会。”
位于中关村的中科院总部大楼,原本只有零星值班灯光的建筑,在凌晨两点多钟,迅变得灯火通明。
一辆辆黑色的轿车,悄无声息地驶入大院,车牌号都非同一般。
最大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而炽热。
中科院的院长、党组书记、分管基础科学的副院长、数理学部的主任、以及被连夜召集来的多位数学领域的院士和资深专家,齐聚一堂。
很多人衣着匆忙,甚至有人穿着睡衣外面套了件外套就赶来了,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没有丝毫倦意,只有极度的震惊、兴奋和一种历史参与感。
会议室前方的大屏幕上,正显示着《数学年刊》网站上那篇论文的页面。
“情况已经核实了。”
院长声音沉稳,但微微颤抖的指尖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普林斯顿那边,《数学年刊》,已经在线表了张诚研究员的论文。
声称……完成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不是声称,是已经通过了他们的审稿!”
一位满头白的数论院士激动地插话,他是国内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权威之一,“《数学年刊》的审稿标准我们都知道!
尤其是这种级别的论文,必然是经过了最苛刻、最顶级的专家团审查!
既然他们敢表,就意味着……意味着这证明,极大概率是正确的!”
“我们刚刚联系了几个国际上的朋友,”
另一位院士补充道,他晃了晃还在不断接收信息的手机,“消息已经炸锅了!
普林斯顿、剑桥、巴黎……那边现在是下午,但整个数学界已经疯了!
确认消息的邮件和电话都快把我的邮箱和手机打爆了!”
“立刻组织力量!”
院长当机立断,“成立一个临时专家组,由在座的各位院士牵头,集中我们最顶尖的力量,立刻对张诚的这篇论文进行学习和验证!
我们要以最快的度,理解、消化,并确认这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