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节省了两三百万费用。
这批酒会全部交给莫斯科的戴什坎特。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这批货运到莫斯科,他和戴什坎特之间的四百多万件军用呢子大衣的交易完成了一半,年底之前完成牛仔服交接,才算全部完成。
接下来的大项目,则是谢尔盖和巴莎耶夫两人的物资。
陈卫民把刘刚留在了齐州。
刘刚将会协调白酒和水果,直到这批货物完全发运完毕,他才能回京城。
休息了两天时间,四个人继续上路,从齐州直奔乌义市。
自从八十年代初,乌义市就自发形成了露天交易市场。
四万多平方的小商品市场有四千多个固定摊位和一千多个流动摊位。
陈卫民四人站在小商品市场门口,都被这里的火热震撼到了。
陈卫民感觉自己的词语已经匮乏了。
热火朝天、摩肩擦踵都不足以形容这里的场景。
“老板,这里得不下万人吧?”,葛林问道。
“差不多。”
本来陈卫民还打算一个一个的去谈。
可是这里的摊位太多了,物品太丰富了,根本就没办法一个一个的谈。
陈卫民干脆分了一下工。
刘伟去谈刀叉等金属类小商品。
葛林去谈鞋帽。
另外两个年轻人去谈围巾等制品。
陈卫民则在小商品市场里转了半天。
这里也有羽绒服卖,但是最多的却是军大衣一类的棉服,价格实惠。
“老板,裙子怎么卖的?”
“八十五。”
“要的多呢?”
“五百件起算批发,六十。”
陈卫民又转去了下一家。
价格基本都差不多。
陈卫民也不打算转悠了,找到了这里最大的一个卖服装的固定摊位,老板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人,长的很标致。
之所以选择这家,主要是她家里的款式比较多,而且以丝绸衣服为主,也有牛仔服、棉服等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