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了此次事故发生的真相。
原来这艘潜艇,是仿制的熊家的R级柴电潜艇建造的,其实就是在R级潜艇的基础上,对声呐系统、降噪技术等进行了升级,......
而R级潜艇的动力系统,是有缺陷的。
R级潜艇,装了两台大型柴油发电机和两台电动机,柴油发电机负责给电动机供电。
可这玩意儿工作起来,不光要烧油、还要耗氧,潜艇待在水面之下的时候,又用不了发电机,所以每次都得浮上海面获取氧气,然后发电机再给潜艇补充电力。
在检查的过程中,专家发现潜艇最后一个运转的设备是发电机,但奇怪的,跟发电机连着的通气阀门竟然是关着的,这太不寻常了。
经过各方面的综合以后,调查人员基本上还原了事故发生的具体经过,问题,就出在这里!
按照相关资料推算,四月十六日,潜艇出海按计划进行训练,在这期间,为了确保安全性和隐蔽性,所以该潜艇同时也在进行着“静默”训练,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
在行驶至黄渤海交界处之时,由于艇上电力不足,所以必须要进行上浮充电。
而当时这艘潜艇,采用的是半潜通气管模式,也就是说,潜艇在水面下,通气管伸出水面吸入发电机所需要的氧气。——这是事发时的状态。
但是由于当天事发地的海况恶劣,风大浪高,就算通气管已经升到海面上最高处,还是有海水从通气管倒灌涌入,致使通气管启动保护机制、自动关闭。
可这个时候,柴油发动机依旧还在不停地运转着,消耗着潜艇里有限的氧气,仅仅两分钟之内,发电机就耗尽舱内本就不多的氧气,潜艇霎时变成真空状态。
也就是说,艇内的七十人,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就因为缺氧进入了昏迷状态,然后全部殉职当场,......
还有就是,在后来的检查过程中发现,潜艇的进气阀门出了机械故障,已经不能用了。
这也就意味着,就算当时艇内的人能察觉到危险,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因为潜艇是封闭的,柴油发动机工作时把里面的氧气都用掉了,所以潜艇里面气压变得很低,比外面的大气压小很多。
这样一来,就算进气阀门没坏,从潜艇里面也打不开它,所以,结果基本还是注定了的!
这是一起“因机械故障”而造成的事故惨剧,同时也是水师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事故。
事发后,北海水师上上下下撸了一串,同级潜艇也陆续退出了服役。
——这一款潜艇,从七十年代下水,至此已经整整服役了二十年!
事发十三天后,此潜艇奉命再次重组。
但是,那啥,当时很多人都不敢上这艘潜艇,就因为这次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