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拍摄期间,剧组动用了规模空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动用群众演员一项就达到了40余万人次。其中拍摄官渡之战时,就动用了超过一个师的兵力,耗资40多万。拍摄火烧赤壁时,动用了9台摄像机和1架直升机,分别从水、陆、空三个方向同时拍摄。动用船只72艘,大火烧掉50多车木柴,20多吨汽、柴油,并请来3000多名群众演员参与拍摄。
整部电视剧的取景地,遍及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这个规模、这个场面,投入的这些钱加起来,那一点七个亿根本就不够。
当时制片人就对总导演王导直言不讳的说过“拍戏的时候,怎么省钱怎拍!”
大裤衩子电视台就老爱干这种事,拍红楼的时候是这样,拍三国还是这样,每次都要导演自己到处跑着去找钱。
可以说为了拍这部电视剧,王导演把该求的人,该找的关系都找了。但是当年大家都不富裕,到最后钱依然是紧巴巴的,所以这部电视剧在后期,以及特效上确实有点粗糙。
尤其是战争场面,遗憾颇多。多数打斗显得招式呆板,节奏缓慢,激发不起人们的观赏激情。很多场面都属于浮光掠影、一闪而过,缺乏特点,甚至给人有点草草应付了事的感觉。
其实,当时也不是没有人主动上赶着给剧组送钱。
小日子过得不错的那个倭国,一听咱们要按照原著拍三国,而且还资金不足的时候,nhk电视台的制片人马上就带着钱跑来,说要赞助这部电视剧。
大家也知道,碍于现时的环境所限,加上正是国际形象比天大的时候。虽说王导演很想接下来这笔钱,可一部种花家的历史正剧,背后却是由倭国人出资,这事谁也不敢点头。
怕说不过去,也丢不起那个人,更担心影响国际形象。
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倭国人对于三国的痴迷程度,贼心不死的他们,待三国电视剧拍、完播出的时候,又跑了过来。
也没别的事,就是要买这部电视剧的版权,并且还豪横的表示,价格任你开。
这不是他们第一次来买国内电视剧的版权了,几年前的红楼电视剧版权,那不是卖给他们了嘛,还是个白菜价,一集一千美元。
电视台哪见过这么豪横的人呐,一群没见过世面、不知道国际行情、更不知道倭国人对三国痴迷程度的制片人,咬咬牙、狠狠心,跺跺脚,按照红楼的价格,加了十倍,每集一万美元卖给了nhk电视台。
这部电视剧,一共开了八十四万美元,差点把电视台的人美的鼻涕泡都出来了,以为自己赚了大便宜。
倭国人更高兴,据后来传言,当时他们每集的预算是十万美元,甚至更多。仅为了完美的翻译这部电视剧,他们就花费了将近一百万美元,算起来比购买版权的费用都高。
看看后来他们从这部电视剧,及其带动的周边赚了多少钱就知道了。那可是用亿来计的美元,还反手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