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
清晨,天空依旧阴沉,但积聚多日的雨水似乎已经耗尽,只留下湿漉漉的地面和沉闷的空气。这一天,是温泉中学春季月考放榜的日子。
校园里弥漫着一种焦灼不安的气氛,仿佛一点火星就能引爆。
训育处外的布告栏前,早已被黑压压的学生围得水泄不通。
喧闹声、议论声、惊呼声、叹息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声浪。
高一的新生还带着几分看热闹的好奇,而高二、高三的学生,尤其是那些自知此次考砸了的学生,则面色凝重,脚步迟疑。
林怀安(郝楠仁)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急切地往前挤。
他站在人群外围,背靠着一棵老槐树粗糙的树干,双手插在裤袋里,指尖微微用力掐着掌心,试图压制住那颗不受控制地加速撞击着胸腔的心脏。
他深吸了一口混合着泥土和汗味的空气,强迫自己保持冷静。
“飞轮效应”的核心是持续积累带来的惯性,而非一两次考试的得失。
但理智如此,情感上,这毕竟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成果验收。
他看到王韭聪那伙人咋咋呼呼地挤到最前面,又脸色难看地退了出来,嘴里不干不净地骂着什么。
他看到常少莲、吴双柳等几个平时一起学习的女生,手挽着手,紧张地踮着脚尖向里张望。
他还看到班长谢安平,并未急于看榜,而是扶了扶眼镜,冷静地观察着众人的反应,目光偶尔扫过林怀安所在的方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询。
时机到了。
林怀安深吸一口气,不再犹豫,迈步走向那片喧哗的中心。
他身材不算高大,但步伐沉稳,竟也挤开了一条缝隙。
巨大的黄色毛边纸上,用浓墨写着密密麻麻的名字和分数。
目光首先被最上方高二(甲)班的名单吸引,李静珊、刘新桥、郝宜宾、佘新艳等名字高居榜首,分数耀眼,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尖子生世界。
他迅速掠过。
接着是高二(乙)班,陈志远、高佳榕、刘利平……这些名字代表著学校的次顶尖力量,也是他下一阶段需要挑战的目标。
最后,他的目光,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紧张,落在了高二(丙)班的名单上。
名单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列。他的视线从上至下快速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