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的赏赐送到冷宫后,宫里不少人看我的眼神都变了。小翠送饭菜时,不仅会额外多带一份点心,还会主动跟我念叨几句宫里的琐事;连之前对我不理不睬的杂役太监,路过冷宫时也会主动帮我劈柴、挑水。但我清楚,这些“示好”都建立在“皇后赏识”的基础上,想要真正站稳脚跟,必须给皇后提供“不可替代的价值”。
“刘公公,皇后最近处理宫务,是不是经常为物资分配发愁?”我一边整理钟答应送来的药膳反馈,一边问道。职场中,高层最需要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解决核心难题,才能真正获得重视。
刘公公想了想,点头道:“可不是嘛!入冬后,各宫的炭火、棉衣、药材需求都涨了,御膳房的食材消耗也大,内务府送来的账目乱七八糟,皇后每天都要核对到深夜,好几次都听说她头疼犯了。”
“这就是机会!”我眼睛一亮,“物资分配混乱、账目不清,本质是‘数据管理缺失’。我在现代做运营时,最擅长‘用数据优化流程’——咱们可以给皇后做一份‘后宫物资分配优化方案’,用清晰的数据和逻辑,帮她解决物资调配难题,这比送十份药膳都管用!”
刘公公有些疑惑:“可你在冷宫里,怎么拿到各宫的物资消耗数据?而且你一个嫔妃,插手宫务,会不会惹皇后不高兴?”
“数据可以‘间接收集’,宫务可以‘侧面辅助’。”我解释道,“钟答应跟不少低位嫔妃交好,可以让她打听各宫的实际消耗;你在宫里待了三十年,肯定知道内务府的运作规律;再结合我之前画的‘后宫用户画像’,就能大致统计出合理的物资分配比例。至于插手宫务,咱们只提供‘优化方案’,不参与实际调配,就说‘在冷宫里没事,琢磨出的小法子,希望能帮皇后娘娘分忧’——既体现了用心,又守住了分寸。”
说干就干,我立刻拿出纸笔,用树枝炭笔开始绘制“后宫物资分配数据表”。先按“位份层级”划分:皇后、贵妃、妃、嫔、答应、常在,每个层级标注基础物资配额;再按“季节需求”调整:冬季炭火、棉衣配额上浮30%,夏季避暑药材、冰品配额增加;最后用“消耗率”标注:受宠嫔妃宫中药材、食材消耗率高,低位嫔妃宫中文具、布料消耗率高。
“你看,”我指着表格给刘公公看,“比如炭火,华贵妃宫因为受宠,之前配额比标准高20%,但实际消耗只有标准的110%,明显有浪费;而钟答应、林常在这些低位嫔妃,配额只有标准的80%,消耗率却达到150%,根本不够用。咱们把这些数据整理清楚,建议皇后‘按实际消耗率动态调整配额’,既能减少浪费,又能满足刚需,还能堵住各宫抱怨的嘴。”
刘公公看着表格上清晰的分类、精准的数字,忍不住赞叹:“姑娘,你这表格太清楚了!比内务府送来的乱账明白多了,皇后看了肯定高兴。”
“光有表格还不够,还要有‘执行方案’。”我补充道,“咱们再附上‘物资申领流程优化建议’:各宫每月提前上报需求,内务府按‘配额+消耗率’审核,皇后只需要核对汇总数据即可,能节省她80%的核对时间——这才是真正帮她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