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燥,乏味,甚至充满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浪费。
但,没有一个人抱怨。
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走过这条最笨、最枯燥的路,他们才有可能,找到那条通往惊艳的唯一捷径。
陈默没有过多地干涉她们的研过程。
他相信,专业的事,就要交给专业的人。
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魅影文化的搭建和自己的学业上。
周六,下午。
陈默提着两罐从翁老头徒弟那里精心挑选的、最新炒制的明前龙井,再次敲开了杨教授家的门。
“哦?你小子,还真把茶给我带回来了?”
杨教授看到陈默,似乎并不意外,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看你这表情,事情,是办成了?”
“托您的福,见到了翁老先生,也找到了茶源。”
陈默恭敬地将茶叶放在桌上。
“这是我们从杭州带回来的一点心意,您尝尝。”
杨教授打开茶罐,闻了闻,满意地点了点头:
“嗯,火候还差点,但茶是好茶。
看来,翁老头那倔驴,是把你当自己人了。”
两人落座,杨教授为他泡上新茶。
陈默将这次杭州之行的见闻,从吃到闭门羹,到雨中听课,再到最后用诚意打动老人的全过程,详细地,向老爷子汇报了一遍。
杨教授安安静静地听着,眼神里全是欣慰。
“不错,”
他评价道,“你们这群孩子,有冲劲,也懂得沉下心。
路子,走对了。”
“不过……”
他话锋一转,问道。
“茶是找到了,但怎么用好这茶,怕是又遇到新难题了吧?”
陈默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坦诚地将团队目前在产品研上遇到的1+1<2的困境,也一并说了出来。
杨教授听完,非但没有意外,反而笑出了声。
“哈哈哈,这是好事啊!”
他指着陈默,笑道。
“你们总算从天上,落回到地上了。
做学问和做事情,都是一个道理,不能光有灵感,还得有章法。”
“看来,你们这堂科学课,是自己给自己补上了。”
两人正聊着,院门外,传来了一阵不紧不慢的敲门声。
“应该是小逸来了,”
杨教授看了看墙上的挂钟,笑了笑。
“你来得巧,今天正好,给你介绍个有意思的朋友。”
他起身去开门。
片刻之后,一个穿着一身改良式中式盘扣衬衫、手里把玩着两颗文玩核桃的年轻人,跟在杨教授身后,走了进来。
那人身材清瘦,面容俊朗,一双桃花眼看谁都像在放电,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子洒脱不羁的京城顽主范儿。
正是萧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