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她合上电脑,指了指对面的座位。
片刻之后,她将两个厚厚的文件袋从公文包里拿了出来,放到陈默面前的桌子上,出一声沉实的轻响。
“都在这里了,”
她坐直身体,将其中一份文件推到他面前,开门见山。
“这是两家公司的需要的各种表格,我已经帮你填好了大部分,只需要你和几个初始挂名股东签字就行。”
她又拿出另一份文件:“这份,是股权代持协议。
主要是为了保护你作为实际出资人和控制人的权益,同时简化初期的工商登记流程。”
陈默没有立刻翻看,而是先真诚地道了声谢。
“辛苦了,叶律师,比我想象的还要快,还要周全。”
然后,他才拿起那份最复杂的期权方案,一页一页,认真地看了起来。
咖啡馆里很安静,只有舒缓的音乐和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叶晴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他没有像其他客户那样,对这些复杂的法律文件表现出不耐烦或者完全依赖律师,而是真的在逐字逐句地阅读、理解。
他身上那份越了年龄的沉稳和认真,让她心里的那份好奇,又浓了几分。
终于,她还是没忍住,打破了沉默。
“说实话,”
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探究。
“我接过很多初创公司的案子,融资到b轮、c轮的也不少。”
“但像你这样,在公司还只是一个概念的时候,就把股权结构和未来融资的考虑得这么清楚的,你是第一个。”
她看着陈默的眼睛,直接问道:“我很好奇,是什么让你对这些,有这么深的理解?”
陈默从文件中抬起头,脸上没有丝毫的自得,反而带着几分自嘲和坦诚。
“可能是我看得失败案例比较多吧,”
他的声音很平静。
“无论是书上,还是一些商业新闻里,很多英雄好汉,最后都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散伙分赃上。”
“我不想我们的团队,也走到那一步。”
“既然是我攒的局,我就有责任,从一开始,就用最专业的规则,保护好每一个人,也保护好这个梦想。”
这个回答,成熟谦逊,又充满了担当。
叶晴看着他,眼神里全是无法掩饰的欣赏。
“你这个老板,跟别人不太一样。”
她由衷地评价了一句。
陈默看完了所有文件,在其中一页上,指着一个关于期权回购价格的条款,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叶律师,这里关于离职员工的期权回购,您设定的是按最近一轮融资估值的八折或净资产评估价两者取其低。”
“这个方案很专业,对公司也很有利。”
他顿了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我想,能不能再加一个条款。”
“对于和平退出的核心初创成员,我们可不可以设定一个更人性化的回购价格?”
“毕竟,没有他们,公司也到不了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