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时光总是流逝得飞快,仿佛只是眨眼之间,春节假期就已接近尾声。
初四的夜晚,北京周家四合院内的灯火似乎比往日更加温暖明亮,却也笼罩上了一层淡淡的、挥之不去的离愁。
明天,正月初五,周惟清、姜南星、周惟扬和林知意,这四个给这个家带来无限生机与欢笑的年轻人,都要踏上返回英林的归程。
周惟清和姜南星是为了即将召开的英林县“两会”
和千头万绪、亟待部署的新年工作;周惟扬那本就宝贵的假期也已告罄,军令如山,必须准时返回部队;林知意则在英林还有几个重要的案头工作和即将开庭的案子亟待处理。
这顿临行前的晚餐,气氛比起前几日的纯粹欢庆,明显多了几分不舍、叮咛与化不开的牵挂。
周母不停地给坐在身边的姜南星夹菜,眼神里满是不舍与担忧:“南星啊,这一回去,肯定又要开始连轴转地忙了。
答应阿姨,一定记得按时吃饭,好好休息,千万别学惟清,一工作起来就什么都忘了,恨不得把办公室当卧室。
你看你,这几天在家里,好不容易气色养回来一些,脸上也有点红润了……”
姜南星心里暖暖的,又有些酸涩,连忙也给周母盛了碗热气腾腾的鸡汤,柔声道:“阿姨,您放心,我一定谨记您的嘱咐,会照顾好自己的,也一定会提醒惟清,监督他按时吃饭休息。
您和叔叔在家才更要保重身体,早晚天冷,多加件衣裳,有什么事,无论大小,随时给我们打电话。”
周惟清在一旁看着母亲和未婚妻之间充满温情的互动,心中既感温暖又觉歉疚,他放下筷子,语气诚恳地开口:“妈,让您和爸操心了。
等今年忙过这阵,各项工作都走上正轨,我和南星一定争取多抽时间回来看您和爸。”
周父摆摆手,他虽身居高位,此刻却只是一位通透豁达的父亲,语气沉稳而充满理解:“工作要紧,不用总惦记家里。
你们在英林,能把那一方水土治理好,为老百姓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孝顺,比天天守在眼前都强。”
他话锋一转,目光看向周惟清,带着惯有的审慎,“惟清,两会准备得怎么样了?政府工作报告是重头戏,马虎不得。”
周惟清立刻正色回应,如同在办公室汇报工作般严谨:“爸,报告草案已经根据常委会意见和基层调研反馈,修改了好几稿,主体框架和核心内容都已确定,基本成熟了。
回去之后,还要最后召开会议审议定稿,确保每一个数据都精准,每一项举措都务实。”
另一边,二婶更是紧紧拉着林知意的手,絮絮叨叨,眼眶都忍不住微微泛红:“知意,好孩子,回去又要忙工作,吃饭千万别凑合,别总点外卖,不健康。
惟扬在部队,身不由己,顾不上你,你自己要多心疼自己,知道吗?”
她说着,声音都有些哽咽,“有空了,就多给阿姨信息,打打电话,哪怕就报个平安,让阿姨知道你一切都好,我这心里就踏实了。”
林知意被这份毫无保留的关爱深深打动,用力点点头,声音温柔而坚定:“阿姨,您的话我都记在心里了。
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您和叔叔也要注意身体,别太操劳,平时多歇歇。”
二叔周建国虽然不似妻子那般情感外露,言语不多,却默默拿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厚实实的信封,不由分说地塞到周惟扬手里,压低声音,带着父亲的威严与不易察觉的关切:“拿着。
男人在外面,该花的地方不要省,别亏待了自己。
也……别亏待了知意姑娘。”
他顿了顿,补充道,“有空多往家里打电话,让你妈安心。”
周惟扬感受着信封的分量和父亲那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