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惟清看着她因为兴奋而泛红的脸颊,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
他伸手,用指背轻轻蹭了蹭她的脸,目光温柔:“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你和你的团队,功不可没。”
被他这么一夸,姜南星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岔开话题:“对了,说到团队,今天我们中心几个人可都在喊人手不够呢。
何书记答应给我们增加的人,到底什么时候能到位啊?大家真的快撑不住了。”
周惟清将炒好的青菜盛盘,沉吟了一下,说:“我知道你们辛苦。
人事安排比较复杂,涉及到编制、岗位匹配很多因素。
我已经跟组织部和编办那边催过几次了,让他们尽快物色合适的人选。
你们再坚持几天,应该快了。”
他的回答和白天安抚同事们的话差不多,但由他说出来,姜南星心里就踏实了很多。
她知道他不是敷衍,而是确实在推动这件事。
“嗯,我相信你。”
姜南星在他怀里蹭了蹭,“就是大家确实太累了,王哥徐哥他们年纪稍大,天天这么跑也吃不消。”
“我明白。”
周惟清低头吻了吻她的顶,“等忙过这阵子,牡丹花节顺利开幕后,给大家争取轮休的机会。”
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转眼进入了三月中下旬。
春暖花开,英林的山水仿佛被重新注入了活力,处处洋溢着生机。
特色产业展中心的工作也如同这春天的万物,在紧张有序地推进着。
每个人仿佛都上了条,在各自的岗位上高运转。
姜南星统筹全局,不仅要跟进各个项目的进度,还要审阅大量的报告和方案,与各协作单位沟通协调。
曾欢和徐子航除了负责自己的一摊事,还要牵头新产业的调研报告。
王勇和徐进则更像是救火队员,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跑,解决各种具体而微的难题。
他们与旅游局、宣传部的合作也日益紧密。
基于前期拍摄的大量素材,中心配合旅游局,精心策划和制作了一期又一期的宣传视频。
“英林特色产业中心”
的视频号接连推出了《河谷牡丹·春之讯》、《英林春茶·舌尖上的第一缕鲜》、《深山林间的瑰宝——英林天麻》等作品。
视频制作精良,画面优美,内容扎实,既有专业的介绍,又不乏人文的温度,在网络上引起了不错的反响,吸引了不少周边市县游客的咨询和关注,也为即将到来的“牡丹花节”
积攒了人气。
姜南星每隔几天都会去一趟河谷镇。
那里的牡丹苗长势愈喜人,叶片更加肥厚浓绿,原先小小的花苞日益饱满膨大,颜色也开始微微透出,或粉或白或红,在春风中轻轻摇曳,仿佛积蓄着力量,只待那惊艳绽放的时刻。
基地里,技术员和农户们的工作更加细致,如同呵护即将临盆的婴儿,期待着一个月后那场绚烂的花事。
就在大家感觉快要到达极限的时候,转机终于在一个周一的早晨到来。
时间悄然滑入三月。
春暖花开,和煦的阳光洒满英林大地,气温稳步回升,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到来了。
所有的工作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
特色产业展中心仿佛一个高运转的枢纽,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
姜南星统筹全局,协调各方;曾欢带着收集来的海量素材,开始了艰苦的后期剪辑制作,常常对着电脑一坐就是一天;徐子航埋头在数据海洋里,优化着智慧农业模型;王勇和徐进则像救火队员一样,哪个乡镇有问题就往哪里跑。
他们紧密配合旅游局,围绕即将到来的“牡丹花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