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平和,“你就是南星吧?路上辛苦了。”
“不辛苦,叔叔。”
姜南星连忙回答。
周部长走到主位坐下,示意大家都坐。
周母笑着坐到他身边,说:“建业,你看南星这孩子,多好,又懂事又漂亮,还是惟清工作上的得力帮手。”
周部长端起保姆奉上的茶,喝了一口,目光再次落在姜南星身上,这次带了些许询问的意思:“听惟清说,你在英林的农业产业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姜南星知道这是考校,也是了解。
她坐直身体,摒弃杂念,用清晰而简洁的语言,将她参与和推动瑞康药业、阳光绿谷、河谷镇牡丹项目等工作,择要汇报了一遍。
她没有夸大其词,而是重点突出了团队协作、政策支持和实际成效,语气不卑不亢,逻辑清晰。
周部长安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没有打断。
直到姜南星说完,他才放下茶杯,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嗯,不错。
扎根基层,了解实际情况,能用专业知识推动地方展,这是很好的实践。
年轻人,就要有这样的闯劲和实干精神。”
他没有过多评价她与儿子的关系,而是从工作角度给予了肯定。
但这番肯定,听在姜南星耳中,却比任何直接的认可都更让她感到踏实和鼓舞。
“谢谢叔叔肯定,我会继续努力的。”
姜南星诚恳地说。
周惟清在一旁补充道:“爸,南星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在我们县里是有口皆碑的。”
周部长看了儿子一眼,眼神深邃,未置可否,但嘴角那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却表明了他此刻的心情。
接下来的谈话,氛围轻松了不少。
周部长询问了一些英林县经济展的具体情况,周惟清和姜南星分别从不同角度做了回答。
周母则在一旁,看着丈夫与儿子、还有未来儿媳之间这种近乎工作汇报却又透着家庭温馨的交流,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姜南星偷偷松了口气,她知道,这最关键的一关,似乎已经平稳度过了。
她悄悄看向周惟清,正好对上他含笑鼓励的眼神。
两人目光交汇,一切尽在不言中。
在这个底蕴深厚的四合院里,她不仅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更得到了来自周惟清父亲,这位重量级长辈的初步认可。
这份认可,沉甸甸的,让她对未来的路,充满了更多的信心与勇气。
下午与周部长的初次见面,在一种平和而略带正式的氛围中度过。
周部长虽话语不多,但那份沉稳的气度和偶尔流露的认可,让姜南星悬着的心落回了实处。
周部长稍坐片刻后,便起身去了书房处理公务,将空间留给了年轻人。
周母则兴致勃勃地拉着姜南星,开始为晚上的家宴做准备——虽然不是亲自下厨,但衣着、礼仪、以及可能会见到的亲戚,都需要提前知会一声。
“南星啊,晚上呢,在外面‘那家老院子’订了位子。”
周母坐在姜南星身边,亲热地握着她的手,“你叔叔伯伯两家,还有你姑姑一家都会来。
人可能有点多,你别紧张,都是自家人。”
姜南星乖巧点头:“嗯,阿姨,我不紧张。”
话虽如此,想到要面对周惟清几乎所有的核心亲属,心里还是忍不住有些打鼓。
周惟清坐在一旁,看出她的心思,笑道:“妈,您就别再强调人多吓唬南星了。
有我呢。”
周母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我这不是想让南星有个心理准备嘛!”
她又转向姜南星,细数起来,“你二叔周建国家,你二婶,还有他们那个宝贝儿子,周惟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