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的车辆缓缓驶离,周惟清、夏云州、姜南星等人站在路边挥手,直到车子消失在视野尽头。
阳光洒在身上,虽然连日的奔波让人疲惫,但心中却充满了收获的充实感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周日的奋战与成果。
送走专家,工作却远未结束。
周惟清深知时间紧迫,立刻从其他相关部门临时抽调了五名精干、熟悉电脑操作和数据分析的年轻同志,充实到数据分析团队中。
一时间,特色产业展促进中心的办公室变成了一个临时的数据处理中心。
电脑屏幕亮着,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打印机的吞吐声此起彼伏。
之前还时常斗嘴的曾欢和徐子航也完全进入了工作状态,两人分工合作,一个负责数据录入校验,一个负责图表生成,效率奇高,偶尔交流也是压低了声音,全是关于数据准确性的讨论。
“徐子航,你核对一下金铺镇三号采样点的ph值和有机质含量,感觉和周边点位差异有点大。”
“收到,我正在看原始记录表……嗯,这里有个备注,那个点靠近一片老竹林,可能腐殖质含量高,数据应该是可靠的。”
“好,那保留。”
姜南星作为技术核心,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她需要统筹所有数据的整合,确保不同乡镇、不同批次的数据格式统一,能够进行交叉分析和对比。
她不时地走到各位同事身边,解答疑问,确认分析方向。
“进哥,河谷镇和林地镇的土壤微量元素数据对比图做好了么?”
“快了南星,最后两个镇的数据一导入就能生成。”
“王勇,省里给的初步分类标准,你把它做成筛选条件嵌入数据库了吗?”
“已经弄好了,可以按适宜种植的药材种类、经济作物种类进行快检索和地块匹配了。”
被借调来的五位同事也被这种紧张而专注的氛围所感染,全力投入到分配的任务中。
他们负责将海量的数据与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匹配,在地图上精准标注出每一个采样点的位置和属性,初步绘制出英林县的“土壤资源宝藏图”
。
从周六下午到周日中午,几乎所有人都牺牲了休息时间,自愿加班。
饿了就点外卖匆匆扒几口,困了就冲杯浓茶或者咖啡提神。
周惟清和夏云州也几乎全程待在办公室,随时协调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审阅初步成型的分析模块。
终于,在周日中午十二点多,最后一份分析报告——关于河谷镇观赏梯田及牡丹引种的详细可行性方案——打印装订完成。
夏云州将厚厚一摞报告送到周惟清办公室。
周惟清一页一页地翻看着,里面有清晰的数据表格、直观的趋势图表、科学的分析结论、具体的种植建议以及初步的投资效益测算。
他的目光越来越亮,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深。
“好!
太好了!”
周惟清合上报告,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脸上是难以抑制的激动和满意,“云州,南星,还有大家!
辛苦了!
这一仗,打得漂亮!
这份东西,就是我们英林县农业产业升级的蓝图和敲门砖啊!”
夏云州也笑得合不拢嘴:“是啊,有了这些东西,我们心里就有底了,跟谁谈我们都硬气!”
周日的聚餐:火锅与暗流涌动的关切
心情大好的周惟清,看着眼前这些连续奋战、眼圈都熬黑了的同事们,大手一挥:“中午都别走了!
我私人请客,地方你们选!
想吃什么尽管说,慰劳一下我们的功臣们!”
众人顿时欢呼起来。
经过短暂的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