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姜南星那边温馨惬意的周末氛围截然不同,周六上午九点整,县委会议室里,气氛严肃而专注。
关于下周李总公司前来考察投资事宜的专题会议准时开始。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县委书记何明辉、县长周惟清,以及农业局、招商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会议先由农业局局长夏云州和主管农业的副局长何兵进行汇报。
他们准备了详细的ppt和书面材料,系统地汇报了近九年来英林县农业展的基本情况、主要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规划重点。
夏云州着重介绍了茶叶、生态稻、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展现状,特别是近期推动的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建设,何兵则补充了一些具体的数据和基层遇到的困难,比如劳动力老龄化、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冷链物流短板等。
周惟清听得非常仔细,不时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点和疑问。
接着,由招商局局长刘安和负责此项目具体对接的科长徐子航进行汇报。
他们详细阐述了针对李总公司此次考察所制定的详细招商计划书,包括重点推荐的合作项目清单、可供选择的土地和政策优惠包、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等。
徐子航还汇报了与李总公司前期沟通的细节以及对方重点关注的问题。
周惟清听完各项汇报,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他侧过头,对坐在身旁的县委书记何明辉低声说道:“何书记,之前的准备工作非常充分,基础打得很扎实,云州局长和招商局的同志们都用了心。”
何明辉书记今年五十多岁,头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温和但历经风霜的沉稳。
他在英林县工作了二十多年,从基层乡镇长干起,历经多个局长岗位,再到副县长、县长,直到现在的县委书记,他对英林县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个乡镇的优势劣势都了如指掌,对这片土地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
听到周惟清的肯定,他微微颔,眼神中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
他深知英林的困境:生态虽好,但底子薄、基础差、交通不便,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他何尝不想大刀阔斧地展?只可惜,他根基在此,上面没有过硬的关系和人脉,很难为英林拉来真正重量级、能长期扎根的投资。
而以往上面下来的县长,大多待个一两年就走了。
他们有时也能凭借自身的资源拉来一些投资,但往往人一走,茶就凉,那些投资商或者项目也就后续乏力,甚至不了了之。
最后留下的,可能是半荒废的园区、不符合当地水土的种植项目,甚至是破坏了土壤结构的烂摊子,最终还需要县里和农民自己去收拾残局,付出沉重的环境和经济代价。
这种“候鸟经济”
的痛,何明辉体会得太深了。
但是,他同样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的无奈。
很多时候,明知道可能只是“杯水车薪”
甚至带有风险,也不得不接受。
因为至少,这些投资能在短期内带来一笔可观的资金,解决一部分就业,完成一些上级考核的指标,实实在在缓解一下县财政的燃眉之急,为后续展积累一点微薄的资本。
于是,他收回思绪,对周惟清笑了笑,语气沉稳地说:“周县长过奖了,这都是分内工作。
基础我们有,但未来的展,尤其是如何让投资落地生根、可持续展,避免过去的一些教训,还需要周县长您来掌舵,带领我们打开新局面啊。”
他的话既肯定了前期工作,也委婉地提出了期望和警示,更将主导权交给了这位来自市里、可能拥有更多资源的年轻县长,分寸把握得极好。
周惟清自然听懂了何明辉的言外之意,他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