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着洁白的桌布,餐具和装饰物正在被一一摆放整齐。
姜南星看着眼前这忙碌而有序、充满了家人之间默契与温情的场面,心中被一种巨大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填满。
这不再是英林那个临时的婚宴场地,这里是周惟清从小长大的家,是她的婆家,是未来她将要融入并与之血脉相连的大家庭。
这里的每一砖每一瓦,每一个忙碌的身影,都让她感到无比踏实和温暖。
周惟清不知何时回到了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低声问:“感觉怎么样?有没有被这阵势吓到?”
姜南星转头看他,眼中闪着光,摇摇头,唇角扬起幸福的弧度:“没有,只觉得……真好。
这就是家的样子,热闹,温暖,充满了爱。”
周惟清凝视着她,目光温柔而深邃,将她的手握得更紧:“嗯,以后,这也是你的家。”
阳光正好,洒满这座喜庆的四合院,照亮了每一个忙碌而喜悦的脸庞,也预示着晚上那场温馨家宴的到来。
对于姜南星而言,在英林的婚礼是向过去事业的致敬与圆满,而在北京的这个家、这场宴,则是她作为周家媳妇新身份的真正开始,充满了被接纳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下午三时许,家里的忙碌暂告一段落,有了片刻的宁静。
姜南星在周母苏月华的含笑注视下,回到了房间。
她打开衣柜,取出了那件苏月华早前请老师傅为她量身定制的旗袍。
与在英林穿过的那件正红色、绣着并蒂莲与鸳鸯的隆重款式不同,今日她选的这一件,是更为沉静雅致的墨蓝色真丝缎料。
旗袍上,用更深的蓝线和银线,以京绣技艺精妙地勾勒出缠枝牡丹的纹样,枝叶缠绵,花朵雍容,既呼应了他们在英林以牡丹园定情的过往,又更符合北京家中宴请长辈的庄重氛围,少了几分新嫁娘的娇艳,多了几分周家长媳的端方与气度。
她坐在梳妆台前,仔细地将长在脑后挽成一个低矮精致的髻,用一支简单的珍珠簪固定,露出线条优美的白皙脖颈。
她为自己化了一个清淡却极为用心的妆容,重点勾勒了那双清澈明亮的眼眸和自然红润的唇色,使她整个人看起来光彩照人,却又毫不张扬。
最后,她从饰盒里取出了几件意义非凡的饰品。
手腕上戴上了那只水头极好、触手温润的翡翠玉镯。
这是周家传承下来的老物件,由周奶奶传给苏月华,第一次见面时苏月华又郑重地交到了她的手中,象征着认可与延续。
脖子上佩戴的依然是那串莹润饱满的珍珠项链,耳垂上缀着同款的珍珠耳钉,这些都是周母送给她的礼物。
今日再次佩戴,意义已然不同,是从“客人”
到“家人”
身份的彻底转变。
当她收拾停当,缓缓走下楼时,正在客厅与父亲周建业低声交谈的周惟清闻声抬头,目光瞬间定格在她身上,眼底是无法掩饰的惊艳与自豪。
他今天也换上了一身剪裁极其合体的深灰色西装,宽肩窄腰,身姿挺拔,平日里工作时的严肃冷峻被此刻的温和笑意所取代,更显清俊儒雅。
他迎上前几步,向她伸出手,目光在她身上流连,低声赞叹,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这身墨蓝,很衬你,比红色……更显气质。”
他的指尖轻轻触碰到她腕间的玉镯,冰凉的触感让他眼神更加柔和。
姜南星将手放入他的掌心,感受到他指尖的温度,微微一笑,抬眸看他:“嗯。
好看吗?”
“何止是好看,”
周惟清牵紧她的手,语气笃定,“简直是把我周家积攒了几代的好眼光,都穿在了身上。”
他难得的幽默让姜南星忍不住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