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乐天出的那段微弱的、伪装成数据噪声的警报信号,如同投入浩瀚信息海洋的一粒石子,连一丝像样的涟漪都未能激起,便消失在“造物主”
设施严密的内部网络洪流中。
精神力的再次透支让他意识愈昏沉,只能更深地蜷缩进自我保护的假死状态,如同冬眠的动物,将生命活动降至最低,仅凭那枚孢子护身符散的微弱生命能量维系着最后的火种。
李博士的日常检查变得更加频繁,眼神中的探究与冰冷也日益加深。
她似乎察觉到了林乐天意识深处某种难以言喻的“平静”
,这绝非一个深度昏迷者该有的状态,更像是一种……蛰伏。
这让她感到不安,却也更加坚定了必须完全掌控这“变量”
的决心。
设施内的安保等级被提到最高,针对林乐天的神经监测仪器增加了一倍,任何微小的脑波起伏都会被记录分析。
时间在压抑的寂静中流逝。
---
“雪原之家”
基地,气氛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
王小帅、诺拉与泽拉组成的研究小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通过对林乐天传回的数据碎片,尤其是那惊鸿一瞥的“主脑”
连接通道结构的反复解析,他们成功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逻辑共振器”
。
“它不是一个攻击程序,”
王小帅兴奋地向核心成员解释,全息投影上展示着一个复杂的多维结构,“它更像是一个……音叉!
当我们以特定频率,将一股蕴含着‘变量’特质(模拟混沌火种)和‘生命’特质(模拟奥罗拉能量)的混合信息流,注入肃正协议的网络,这个‘音叉’会与它们基于‘源初指令’的逻辑内核产生共振!”
诺拉接续道:“这种共振不会直接摧毁它们,但会持续放大它们内核中那个‘追求绝对纯净却依赖处理不纯净’的根本矛盾。
就像用正确的频率去震动一块本就存在内应力的玻璃,虽然一下震不碎,但会极大地加它的疲劳,降低其结构强度,甚至可能引局部的……逻辑崩溃!”
“效果如何?”
石磊更关心实际应用。
“理论上是范围性的削弱效果。”
泽拉冷静地评估,“受影响区域内的肃正协议单位,其判断效率、行动协调性、能量输出稳定性都会下降。
更重要的是,这可能会干扰‘仲裁枢纽’对全局的精确掌控,为我们创造局部优势,甚至……突围的机会。”
这是一个战略级的现!
它意味着,他们终于有了一种能够系统性、非对称地削弱敌人的手段!
“立刻开始制备这个‘逻辑共振器’!”
诺拉下令,“我们需要将它集成到我们的防御体系中,并寻找机会主动释放!”
基地再次高运转起来,希望如同被精心打磨的武器,逐渐显露出锋芒。
然而,就在“逻辑共振器”
进入最后调试阶段时,负责监控外部环境的伊森出了最高级别的警报!
“检测到大规模空间扭曲!
能量读数……无法估量!
来源……是‘仲裁枢纽’!
它……它来了!”
所有人冲向指挥中心的全息沙盘。
只见在原本“摇篮”
停滞区域的更远方,整片天空都仿佛被一只无形巨手揉皱,一个巨大到难以想象的、由纯粹几何光影构成的复杂结构体,正从虚空中缓缓“浮现”
!
它不像任何实体,更像是一个投射到现实世界的巨大蓝图,或者一个冰冷无情的数学公式,其散出的威压,让远在数十公里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