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作战中,老臣必将用尽一切手段,力求攻破剑门关!
事后功过,待老臣得胜之日,班师回朝,再来任君定夺。
届时前线任何战事,都将是老臣一言裁定。
陛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夏擎看完这封折子后,眉头几次紧皱,却又几次松懈开来。
他清楚。
如今想要破局,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甚至说,楚骁还帮他扛下了所有的骂名,因为楚骁在最后说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所以往后前线任何有伤天和的战事,在事后论功行赏之时,夏擎只需要说一句“朕不知道。”
就行了。
没人敢当面苛责他这位皇帝,楚骁会站出来,替他堵住这天下人的嘴。
夏擎看后只觉得内心甚慰。
所以,他将这封折子拿了出来,交由百官传阅。
朝中文武百官看后,脸色不尽相同。
但他们都知道。
夏擎此举想对他们说的是:天下人怎么骂楚骁朕不管,但是你们最好管住自己的嘴。
楚骁要替他堵住这天下人的口,那么夏擎自然也要为他堵住这朝中文武百官的口。
对此,文武百官可谓是心知肚明。
没人站出来触霉头,也没人敢在此时多说些什么。
因为他们也从前两封折子上看出来了。
如今事情已经到了,必须要舍弃一些东西,用以破局的时候了。
只不过,原本这次该舍弃的,应该是一个大夏维护了千年的“仁”
名才是,但最后,楚骁决决定将这个骂名独自一肩挑尽。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因为蜀地并不是只要收回来了就可以。
大夏看重的,难道不是它那肥沃的平原土地,和每年收获的大量粮食吗?
所以在收复后,对于蜀地的治理也是至关重要之事。
但如果大夏军队在蜀地干的太过有伤天和的话,那后续蜀地百姓又怎么信服从大夏呢?
仇恨必将深埋在蜀地的地底,静待萌之时。
不过现在楚骁又将其一剑挑尽的话,那以后就要好处理的多了。
无非是事后,用他楚骁来平蜀地的民愤罢了。
至于如何平,怎么平?
那就要看,楚骁究竟会在蜀地做到什么程度了。
朝野上下对此一番商议。
当然,针对的只是前两道折子而已,最后一道折子,大家都当没有见过。
就连夏擎,也不准备对最后一道折子做出任何的回复。
“陛下,微臣觉得,蜀地军中大疫绝非偶然,此时正值寒冬,按理来说一切疫病都将难以扩散才是。”
“微臣附和!”
“丞相大人说的极是,楚将军从军数十年,对于军中疫病的处理早有自己的心得,若真是寻常疫病的话,又怎么会将楚将军逼迫到如今这般地步?”
“必是有人在暗中作祟!”
“这还用说,按照微臣看来,定是那蜀地在背地里,使出了什么下三滥的招数!”
“各位可别忘了,在前朝时,蜀地苗疆一族最为擅长的便是制造各种疫病,怪病,甚至能以巫术伤人于千里之外!”
“这其中要说没有苗疆余孽的影子,在老臣看来,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对于军中疫病一事,朝堂众臣的几乎都觉得此事和前朝的苗疆余孽脱不了干系。
毕竟冬日起疫,还不是风寒等寒病,这放在以往从未出现。
思来想去,也只有苗疆那种种邪异手段,才能做到如此地步。
听完众臣的话,夏擎也不禁轻轻点了点头,他曾经也听说过,当初在攻打蜀地时,军中确实出现过不少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