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于铁器……”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大唐律法有明令,精铁与军械禁止出境。
此事,没有商量余地。
不过,优质的铁锅、农具等民生铁器,可以适量交易。”
西突厥众人脸上都露出失望之色,但他们也知道这是中原王朝一贯的原则,很难打破。
王玄策话锋一转:“不过,大唐可以提供给贵部另一种急需之物——粮食。
尤其是在白灾之年,大唐可以从凉州、甘州调运粮食入境,价格可以优惠,以助贵部度过难关。
这,可比些许铁器实在得多。”
这个提议让统叶护和几位叶护动容了。
草原上最怕的就是天灾,一旦大雪覆盖草场,牲畜成群死亡,随之而来的就是饥荒和部落动荡。
大唐愿意提供粮食保障,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和战略筹码。
统叶护沉吟良久,再次点头:“粮食……可以。
具体细则,容后再议。”
“其三,”
王玄策继续说道,抛出了另一个重要议题,“关于商道安全。
为确保双方商队畅通无阻,我提议,双方共同派出骑兵,在关键路段组成联合巡逻队,清剿马匪,震慑不轨之徒。
巡逻队人数对等,由双方将领共同指挥。
如此,可显我两国交好之诚意,共保丝路平安。”
这个提议看似公平,实则蕴含着深意。
大唐可以借此将军事力量合法地、有限地投送到西域腹地,展示存在,收集情报,并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力。
统叶护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犹豫了。
但王玄策紧接着补充道:“若此议能成,大唐愿意额外提供一批上好的绢帛和茶叶,作为对可汗维护商道辛劳的谢礼。”
威逼之后,又加利诱。
统叶护权衡再三,想到那可怕的弩箭和龙原的威胁,又想到粮食和额外的礼物,最终咬了咬牙:“……可!
但巡逻范围、人数、路线,需详细约定,并由我方主导!”
“细节自然可以慢慢商榷。”
王玄策见主要目的已达到,便不再紧逼。
接下来的时间,双方就具体商品的定价、交易地点、纠纷处理方式、使者往来礼仪等大量细节展开了激烈的讨价还价。
王玄策引经据典,时而强硬,时而怀柔,将大唐使臣的智慧与坚韧展现得淋漓尽致。
苏定方则始终如一尊门神般立于其侧,用冷冽的目光和沉稳的气势,无声地支撑着王玄策的谈判。
最终,在日落时分,一份初步的、涵盖了关税、商品、安全、交流等多方面的《唐西互市草约》终于达成。
王玄策接过西突厥文吏誊写好的羊皮卷,仔细审阅了一遍,确认关键条款无误后,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对着统叶护拱手道:“可汗,此约若成,必使唐西两国受益无穷,百姓安居乐业,实乃苍生之福。
本使会将此约快马呈报陛下。
待陛下用印批准,互换国书后,即可正式施行。”
统叶护也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但愿如此。
本汗……期待与大唐皇帝的国书。”
王玄策收起条约,再次行礼:“既如此,本使告辞。
愿可汗安康,西突厥繁荣昌盛。”
说完,他不再多留,转身带着苏定方和使团成员,在那二十名紧握神弩的士兵护卫下,稳步退出了牙帐。
走出王庭,翻身上马,直到远离了西突厥的营地,王玄策才真正地长长舒了一口气,后背的官袍早已被冷汗湿透。
苏定方策马靠近,低声道:“王大人,方才真是险极。”
王玄策望着远方苍茫的草原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