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 第338章 群策群力定安边

第338章 群策群力定安边(1 / 2)

两仪殿内,气氛凝重而专注。

李世民端坐于御案之后,目光扫过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马周、韩浩等重臣。

秦杨离去前那番话,既像一盆冷水,又似一记鞭策,让在场每个人都清楚意识到,必须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眼前难题。

“诸卿,”

李世民开口,声音沉稳,“秦杨之言,虽显疏离,却点明要害。

大唐之策,当由我辈自决。

契丹内附之事,关乎国体,亦关乎未来对待四方归化之范例。

今日务必议定一个周全可行之策。

诸位有何具体构想,但说无妨,纵有分歧,亦可辩驳,务求至善。”

房玄龄率先出列,手持一份简略提纲:“陛下,臣与克明(杜如晦)、辅机(长孙无忌)连夜重议,摒弃先前急功近利之想,草拟新策,其核心为‘渐进而非强制,怀柔而非吞并’。”

“愿闻其详。”

李世民颔。

“要在于‘定所’。”

房玄龄道,“臣等建议,不将契丹部众打散安置于多处,以免其心生离散恐慌。

可于营州(今辽宁朝阳)以北,潢水(西拉木伦河)流域,划出一片水草丰美、相对独立之区域,作为其初始安置地。

此地既与我大唐核心州县保持适当距离,减少初期摩擦,又便于朝廷派驻官员、军队进行监护与联络。”

杜如晦接口补充:“然,‘定所’非画地为牢。

需明确此乃其‘暂居之地’,非永久禁锢。

待其适应、与朝廷建立信任后,可允许其部众在指定范围内依季节游牧,亦可逐步开放部分成员进入幽州、营州等地互市、甚至定居。

此谓‘定中有活’,示我朝非囚禁之意。”

长孙无忌接着说道:“其二,在于‘立约’。

朝廷需遣重臣为‘契丹安抚使’,携明确诏书与盟约前往。

盟约须载明双方权利与义务。

契丹方面,需承认陛下为天可汗,各部领接受大唐册封之官职如都督、刺史等,部众编入户籍,遵守大唐律法基本条款,尤其不得劫掠、私斗。

大唐方面,则承诺提供必要粮种、盐铁之初助,保障其草场不受侵夺,并在其遭遇外敌时出兵庇护。”

马周听到此处,提出疑问:“房相、杜相、长孙司徒,此策大方向甚好。

然,下官有一虑:若划地而治,立约约束,虽显宽仁,是否会令契丹感觉仍是‘客居’,而非‘归家’,难以产生真正归属之感?且,若其内部事务仍由原有领裁决,朝廷律法何时能真正深入其心?”

韩浩亦附和:“马侍郎所虑极是。

‘定所’与‘立约’,看似稳妥,若操作不当,恐成‘国中之国’,反为后世埋下隐患。

如何让其真切感受到‘大唐子民’之身份,而非‘受庇护的附庸’?”

杜如晦沉吟片刻,答道:“马侍郎、韩状元所虑,切中要害。

故而,此策之三,在于‘通路’与‘示范’。

所谓通路,一是商贸之路,朝廷可优先引导商队前往其安置地互市,使其切身感受大唐物产之丰饶、交易之公平;二是仕途之路,对其贵族子弟,许其入长安国子监学习,或选拔骁勇善战者加入边军,凭军功晋升。

让其精英有上升通道,目睹大唐之盛,心自然向往之。”

房玄龄补充:“至于示范,朝廷所选派之安抚使、驻军将领、乃至后续派遣之教化博士、医官、农技之士,其言行举止至关重要。

需严令彼等,务必以诚相待,以德服人,绝不可颐指气使,视其为蛮夷。

让其通过接触这些大唐官员,真切感受到天朝上国之文明气度与仁政关怀。”

李世民微微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www.dingdian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边军:从村民开始逐鹿天下 你说他缺德?他根本就没有那东西 被废三年后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大明补牙匠 抗战:老李,炮兵师要不要? 潜伏台湾:海燕的使命 反贼 铁马冰河肝胆照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