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仪殿内,灯火通明。
李世民与几位重臣——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马周、于奎、韩浩——围坐一堂,气氛却比之前轻松了些,但眉宇间仍带着思索的凝重。
如何既高效又怀柔地接纳契丹,这个平衡点仍需仔细拿捏。
“陛下,”
户部侍郎马周沉吟片刻,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臣有一提议。
此事关乎异族归化与安置,论及对此的理解与实操,满朝文武,恐怕无人能出龙原秦族其右。
秦王殿下(秦哲)坐镇朔州,或不便轻动,但其弟秦杨,心思机敏,常有不凡见解。
何不传他前来?或许…能有我等未曾想到的思路。”
李世民闻言,微微颔,觉得此言甚是有理。
“准。
即刻传秦杨入宫。”
不多时,一身常服的秦杨便步履从容地走入殿内,对李世民及诸位大臣拱手行礼,脸上带着他那标志性的、似乎总能看透一切的淡淡笑意。
“陛下急召,可是为了我大哥在朔州谈及的那件事?关于契丹举族内附之议?”
秦杨开门见山地问道。
李世民点点头,将目前商议的难点与分歧,以及韩浩那番关于“待人而非待畜”
的诘问,简要地说了一遍。
“…故而,朕与诸位爱卿苦思良策,欲求一两全之法,既能安朝廷之心,又能抚新附之民。
听闻你龙原于此道颇有心得,特请你来,想听听你的高见。”
秦杨听完,并未立刻回答,而是轻轻笑了笑,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眉头紧锁的重臣。
“陛下,诸位相公,马侍郎,于御史,还有这位…新科状元韩兄,”
他顿了顿,“具体的条陈细则,我一时间也拿不出比诸位相公更周全的方案。”
众人闻言,略感失望,却听秦杨话锋一转。
“但或许,我可以给诸位讲个故事。
一个…生在一片极其遥远土地上的故事。
希望能为大家开阔一下思路,也顺便…为我们大唐未来的道路,多谋一种可能。”
“故事?”
李世民挑眉,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讲来听听。”
秦杨清了清嗓子,声音平缓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在那片遥远的地方,存在着一个疆域远比当下的大唐还要辽阔无数的国度。”
第一句话,就让所有人精神一振。
比大唐还辽阔?这世上还有这样的地方?
秦杨继续道:“然而,那片国土之上的亿万百姓,并非源于单一族裔。
他们之中,细细分来,足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
“五十六个?!”
杜如晦失声惊呼,差点打翻手边的茶盏。
房玄龄抚须的手猛地一顿。
长孙无忌瞳孔收缩。
马周、于奎、韩浩更是瞬间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
“这…这如何可能?!”
房玄龄声音都有些颤,“五十六个民族同居一国?风俗各异,言语不同,如何治理?岂非日日纷争不断,国将不国?”
秦杨看着他们震惊的模样,微微一笑,仿佛早已料到他们的反应:“起初,或许也有摩擦,也有隔阂。
但最终,他们确实做到了。
这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都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甚至信仰,每一个都拥有共同的历史血脉和强烈的自我认同。”
他目光变得深邃:“但他们更拥有一个共同且至高无上的目标——建设并守护他们共同的国家。
他们不再区分彼此,而是视所有人为一体。
在那里,百姓们自内心地渴望为国效力,无论是镇守万里边疆,还是